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南亚华语戏剧史(上.下)

东南亚华语戏剧史(上.下)

  • 字数: 75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宁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61527542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课题试图草创性地完成一部东南亚华语戏剧史,探讨中国戏剧的影响、中国戏剧的跨国界发扬与世界华语戏剧的“同质核心”问题,同时也揭示在世界华人文艺的整体格局内,东南亚华语戏剧的创造性本土化趋势与特色传统的形成过程。基本思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东南亚华语戏剧承传、发扬了中国戏剧,又受东南亚本地文化艺术影响,形成了自身“南洋化”的特色,最终另立传统。我们将东南亚华语戏剧置于与中国戏剧、世界其他地区华人戏剧的比较中,分析东南亚多元文化语境中华语戏剧的发展过程,二、东南亚华语戏剧在东南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历史,我们分别论述东南亚各国华语戏剧创作与演剧运动的历史、特色,提出符合该国华语戏剧发展规律的历史分期并分析其传承流变关系;三、将东南亚华语戏剧当作一个有共同源流的整体,关注东南亚各国华语戏剧相互交流的方式与共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建立东南亚华语戏剧的地缘文化与戏剧艺术的整体性基础。     这部东南亚华语戏剧史以总体描述为框架,分期论述为肌理,对突出的戏剧现象,包括优秀剧作家、艺人、戏班和作品以及特殊的戏剧现象、有较大影响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运动,进行专章分析,采用史料叙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相辅佐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中剖析戏剧作品、戏剧现象的内在价值的同时,也考察其文化语境与意义,通过戏剧反思作为移民艺术的华语戏剧的本土化历程、经验与教训,在全球华人艺术整体格局中探究东南亚华语戏剧的历史与前景,中国艺术的域外传播、生长的过程与方式,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艺术的国际发展与世界华人艺术的整体性提供理论证明。
目录
上册   总序   谢启   前言   单一部  泰国华语戏剧     第一章  泰国华语戏曲的兴起     第一节  潮剧流播泰国     第二节  琼剧、粤剧及福建戏     第二章  泰华戏曲的现代化、本土化尝试(1920年代-1930年代)     第一节  泰华戏曲的第一次浪潮     第二节  泰国成为世界潮剧的中心     第三章  抗战戏曲的高潮     第一节  泰国潮剧的第二次浪潮     第二节  琼剧的式微与粤剧的复兴     第四章  战后泰华戏曲的新局面(1945年-1970年代初)     第一节  潮剧的变革     第二节  泰国潮剧电影     第三节  琼剧、粤剧与广东汉剧     第五章  走向本土与民间的泰华戏曲(1970年代中期至今)     第一节  新时期的泰华戏曲     第二节  泰语潮剧应运而生     第三节  酬神潮剧和庙堂潮尔     第六章  泰华话剧的兴起(1920年代-1940年代)     第一节  泰国早期华语话剧创作     第二节  泰华话剧的本土化     第三节  广场话剧与学生剧     第七章  泰华喜剧与潮语广播剧(1950年代-1980年代)     第一节  1950年代-1960年代的泰华喜剧     第二节  潮语广播剧及其他     第八章  歌舞剧与散文朗诵诗剧   第二部 马来西亚华语戏剧 下册   第三部 新加坡华语戏剧   第四部 印度尼西亚华语戏剧   第五部 菲律宾华语戏剧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