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

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贾林男 编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262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今天,日子好过的企业家可能不多,或者无路可走,或者有路不知怎么走;另一方面,却可能心念一转,有的是仗可以打,有的是办法可以想。
问题是,心怎样才能对?念又该怎样转?
2015年5月,正和岛商学院游学以色列,七天里,周其仁教授与30多位企业家学员没日没夜地切磋问诊、讨论交流,几乎涉及当下企业界面对的各种难题。《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周其仁随访以色列七夕谈)(精)》的出版,将现场30多位企业家听得大呼过瘾的内容凝结成书,公之于众。本书由贾林男编著。
作者简介
贾林男
北京人,1983年6月生。
正和岛执行总编辑,正和岛《决策参考》创始人。
十年专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和内心世界,企业家精神的忠实信徒。
曾供职《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立志做“顶天立地”的媒体人:
所谓“顶天”:对话企业界、学界翘楚之辈;
所谓“立地”:扎扎实实在一线调查研究;
相信专注的力量,乐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
先琢磨透
1  秋香的苦恼
2  任正非模式
3  有人跟你讲反话吗?
4  清除废物
5  一把锥子
第2章
有的是仗可以打
6  现在是水落石出
7  中国人有韧劲
8  重建世界观
9  品质革命!便利革命!
10  空间再布局
第3章
浓度与创新
11  位置决策很重要
12  拔腿就走
第4章
在商言商
13  大国很难参照小国
14  大国的治理难题
15  两种事“万万干不得”
16  统一大市场的好处
17  水大鱼大
第5章
大心脏
18  0和1
19  四张饭桌的启示
20  拱啊!
21  有互联网就行了?
22  见贤思齐
23  要的多,信的少
第6章
真正的宝贝
24  人是万物之灵
25  挤!挤!挤!
26  多增加一些 1
跋·感谢
摘要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贾林男  正和岛执行总编一2015年5月,正和岛商学院游学以色列,周其仁教授与30多位正和岛企业家同行。我们访问了十几家公司,在IDC商学院听犹太拉比和以色列将军讲课,还驻足哭墙脚下。 出发前我策划的就是“七夕谈”,“上帝”用七天创世纪,此行在以色列恰好七天,每天抛一个话题,如信仰、教育、创业、股市,周教授和大家谈下来该独具匠心。可惜事与愿违,正和岛的“魔鬼游学”通常早八点出发,晚八点才回到酒店,之后找片空地集体复盘当天见闻直至深夜,哪有空再叙“今日话题”?不过我有备而来,七天里,影子般贴在周其仁教授左右,录音笔不离手,课上、大巴车上、餐叙中、海边散步时,尤其是每晚全天考察之后的“挂牌讨论”,又听又问,将对话统统收录,回国整理出来是20多万字的速记,再经逐字校订、编排组合、提炼精要,加之充电20多本周其仁、以色列相关著作,最终一个字一个字写出这本小书,终于让此行30多位企业家听得如醉如痴的内容公之于众。 二我为什么要花心血整理这本小书?周其仁是个原因。周教授在当下中国之“珍贵”足以独成一书,简言之,他不是大众明星式的经济学家,但越是重要的企业家,越是竖起耳朵倾听他对经济的判断和对企业的一线观察。周其仁听众很多,有政府官员,有教育工作者,也有企业家,此行和一群老总在异国他乡泡足七天,专门聊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生动展现出他在此领域多年的阅历和思考。另外我一直认为,就思想的冲击力而言,读周其仁的书不如听其演讲,听其演讲不如与其一起调研,私下走一趟,随口而出那几句话,总能让听者如获至宝,反复回味。 以色列也是个原因。人口不过800万出头,面积比北京市大不了多少且周边战事不断,怎么有那么强的国际竞争力?要知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色列还被称作“柑橘的国度”,二三十年下来,怎么就成了“创新的国度”?今天中国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和以色列,和犹太人一比就发现差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仗打到今天,很多老总叫苦不迭,好日子过去了,现在是转身难,脱身也难。可再难也不会比当年以色列难,我们哪家企业是在分秒降落炮弹的地方咬定青山搞创新,撑起一片天地的?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说,以色列所孕育的创造力与其国土的面积不成比例,但却与其面临的危险相当,国防安全方面的创造力为民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环境相逼,犹太人对人身上能耐的那份信仰——“无比相信人,相信自己身上的能耐”,以及独立思考、理性谋划的特点,才是他们得以几百万人口能在世界上有如此影响力的源泉。中国经济再往前走,如果不好好练几手这种硬功夫,是会有麻烦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当下企业家、创业者群体的主体状态。这本书是写给他们看的。 这几年,国内商业环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创新速度加快,“风口”层出不穷,昨天还在讨论互联网思维和平台经济,今天又冒出来工业4.0和人工智能。在我看来,挑战的不只是企业家的快速学习能力,对企业家的定力更是巨大考验,因为噪音越来越大,过滤出有效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二是“不差钱”的宏观环境,这个对企业家精神腐蚀最大。当看到前后左右哗哗融资、数钱,能专心致志把手里活儿做好的有几个?带来的麻烦是,中国企业家踏踏实实搞创新更加不易。 你看,我身边不少老总打“游击战”成瘾,明明在自己行业里闯出一片天地,却志不在此,房地产赚钱就投房地产,互联网估值高就搞众筹,左一搭右一搭,搭着搭着就不知道他到底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了。问题是,左一搭右一搭撑不起中国经济的明天,也永远成就不了一家真正的好公司。 榜样有没有?华为。任正非为什么不盲动?任正非的梦想就是把华为做成世界级的顶尖公司,一开始就定标IBM等国际一流大公司,十几年如一日追赶,老百姓讲“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任正非那把尺子从不轻易改变。今年夏天我还见到褚时健,也写了一篇《褚橙启示录:这些事儿能靠互联网解决吗》,想说别整天忙着“造势”,别总拿互联网说事,因为互联网解决不了三流产品变一流产品的问题,更解决不了没产品变有产品的问题。 联想到当下媒体人创业的热潮,我在祝福的同时,总会冒出周教授私下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有两种人,一种搭台的,一种唱戏的,要想清楚自己做哪种人。周其仁一辈子“只唱戏,不搭台”,他说天下搭台的越多,对唱戏的需求就越旺。我把这句话送给同行,也送给企业家朋友。 人的经济行为说到底是个心理问题。本书讨论的主题词之一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首先是一种动物精神,源自一种要优于别人的生命冲动,这股冲劲儿中国人从来不缺,很多人都在聊如何做买卖,问题是和以色列人相比,中国人太看重外部评价而非内心评价,因此成就一项事业的企图心往往过于功利。企业家精神的另一层含义是理性精神,以色列企业家究竟哪点比我们厉害?除了他的知识存量比我们大,还有就是利用知识的自觉性比我们强,中国人不是不够聪明,也不是不够拼命,但缺的就是好好运用常识,好好尊重规律,以及像“一把锥子”那样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事物本质的习性。 三本书分6章。总的结构,第1章抛出当下企业家面临的典型困境,第2章~第6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讨论走出困境的思路。 第1章:先琢磨透。全书一开篇,一位叫秋香的女企业家坦露自己的苦恼,切中很多中国企业家命门:十几年前逮到一个市场机会做起来了,打到今天身后追兵四起,加上经济下行和互联网冲击波,真是进退两难。病根何在?药方何处寻?讨论中,周其仁给出两条暗线,一“破”一“立”:“破”的是如果不利用经济下行砍掉一批“鸡肋”,怎么能真正摆脱时代的教训?“立”的是如果打下一仗时依旧不用心琢磨透,又如何另辟天地?第2章:有的是仗可以打。这一章,周其仁首先梳理了中国经济高位下行、水落石出的来龙去脉,然后给出“中国人不会缺韧性”的理由,接着重点阐述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突围的三个方向。其一,“重建世界观”:中国的产能就是给全球准备的,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有多大机会,我们有多少人好好看?其二,“品质革命+便利革命”:国内消费者今天开始为好东西出价了,所以不要总炒作新概念,国货只要产品品质提升一点,服务更便利一点,各行各业都有巨大的市场。其三,“空间再布局”: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生产潜能就会很快爆发,因此城市这门学问里的生意会越来越大。 第3章:浓度与创新。本章周其仁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创新需要足够的浓度。要记住,在一个社会中,创新永远是少数人的活动,只有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凑到一起,达到一定浓度,创新才能成事。因此,企业的位置决策至关重要。 第4章:在商言商。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解析正在全面调整中的中国政商关系。周其仁说,企业家不要猜测反腐还会持续多久,根本就一条: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信斜的歪的,要集中研究市场、技术和管理。要谨守两条底线:第一,不要轻率地对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乱发议论,别过业余政论家的嘴瘾;第二,不要因为口袋里有钱,就去买官员来为自己服务。 第5章:大心脏。企业家最值钱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周其仁指出,今天我们的心理能量普遍低于时代所给予的空间。心够大,心够定,是很多事情的前提条件。人最怕的是“要的太多,信的太少”。心怎么练大?怎么变定?周其仁给出要诀:见贤思齐,知所适从。 第6章:真正的宝贝。最后一章,落笔在教育和思维方式。犹太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根源是他们相信人身上的能耐最厉害,因此就要培养人,就要鼓励创新、提倡质疑。犹太人还说,世界上没有正确的答案,更没有愚蠢的问题。周其仁说,学习的重点不是公共知识,而是私人知识,私人知识才是企业家的法宝。本章专设一节,周其仁和团员现场演练,私人知识是如何“杀”出来的。 本书的匠心,一是“短”,20多万字的谈话记录外加数百万字的相关资料,凝结成这本7万字小书,其实更费力,非如此简洁不可,是因为现代人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我相信你在三个小时内,比如一趟航班的工夫一口气读完这部充满干货和正能量的作品,会是一种很爽的体验;二是“拆”,整部书稿不断向读者强调一个理念:踏踏实实搞创新!基于这条主线分为6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共26小节,每小节专门讲述一个企业家面临的具体问题,如果你对某一小节特别感兴趣,可以抢读为快。是啊,今天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多难啊!为此,我在每章、每小节前,都加了一句提要。 总之,请相信这是一本心血之作。 四最后,关于书名。9月初稿出来后,受周教授“重建世界观”的启发,我将书名定为“重建企业家精神”,朋友们都蛮认可。唯一的反对派是周教授。“词儿太大,”他说,“企业家精神是个高度浓缩的概念,另外别提什么‘重建’,实在不喜欢开天辟地、高喊口号。” 很快进入11月,再拖下去也不是个曲子,直到有一天周教授在北京金融街请我吃上海小笼包。 “要不就定‘重建企业家精神’吧,也算切中时代脉搏了。”我试探。 不料周教授有备而来:“要我看,题目就叫‘做—踏—踏—实—实—的—企—业—家’。” 他一字一顿地说出书名,直觉告诉我,多踏踏实实的一个书名!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周其仁教授,融平淡于奇崛。2013年年底我们一起去华为学习,很多老总都记住周教授的一句话:搞企业最后差不多都是坐地上哭,千难万难,很多事情会挤到你头上,有没有心理能量忍?靠什么帮你挺?就是企业家精神,“贤”就是黑暗中的那盏灯。 对于经历转型阵痛的企业家,我希望这本小书,能成为你奋斗路上的一盏小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