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诉讼与仲裁论丛

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诉讼与仲裁论丛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傅郁林 著
  • 出版日期: 2006-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81518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事司法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为目标,从民事程序的技术结构入手,考察、研究和建构我国的审级制度、上诉程序、审判权力制约模式、案件的繁简分流和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保障机制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良性互动性诚实信用的诉讼机制的培植。本书重点探讨了我国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改革的背景、路径、方法、过程和整体思路,强调以中国问题为核心,注重比较法研究,认真考察国外相关制度的基本原理,充分考虑制度改革的远期目标和现实可行性,将基本理念和价值目标灌注到精致的程序细节设计之中。
目录
第一部分 司法职能分层与审判权制约模式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 论最高法院的职能 民事上诉程序的功能与结构――比较法视角下的二审上诉模式 司法监督?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公民事审判权监督模式为窗口的透视 民事再审:正义的代价好昂贵――学者与法官关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对话 以权利制约权力:民事审判权制度约机制的基本思路 司法救济从宽,审判监督从严 法官的威信与法律的权威 实际审判者为何不署名 第二部分 案件分流与拆权保障机制 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 改变“全面”强化合议庭功能的思路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商事仲裁 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正当法律程序与利益衡量模式 程序选择权与程序控制权 质疑“立审分离”的管理模式 可司法性审查与起诉条件限制 司法权与管辖权 群体性纠纷的司法救济 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 第三部分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思路 程序改革的程序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亟待改革的三个问题 质疑执行程序中的“当事人主义”――兼与张卫生教育商榷 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 知识经济与程序法的变革 第四部分 法律职业共同体与诚实信用诉讼机制 诚实信用:法律共同体的生存准则 诉答程序?程序时效?诚信机制――“答辩失权”的三大基础性问题 法官职业化:一个社会分工的视角 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视角 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 律师代理费该不该由败诉方承担――兼论我国诉讼成本的控制机制 回避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目标 在管辖权异议的背后 陪审员制度,且慢行 中美陪审审判制度的实质性差异 专家证人的角色 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现状与发展――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窗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