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莉萍,张镱宸,周尚意 著;周尚意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634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分析北京城区商业空间宏观格局演替的基础上,采用结构主义和结构化的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对北京三处典型商业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进行分析,揭示城市文化空间演替的结构性规律和各利益主体在演替过程中承担的作用。
作者简介
周尚意,女,1960年生.广西罗城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靠前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学。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加拿大政府FEP项目、美国政府富布莱特项目,若干部委委托项目。发表靠前外学术论文160余篇,专著10余部。曾获得教育部科技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成果二等奖、宝钢很好教师奖,北京市名师奖等。
吴莉萍,女,1983年生,福建厦门人,博士。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担任地图领域研发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学、地图导航与位置服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欧盟ErasmusMundus奖学会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理系城市研究所交流。
张镱宸,女,1983年生,山东威海人。某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曾在多家书刊杂志发表过文章,参与翻译安·布蒂默在第32界靠前地理大会上的主题演讲稿——多元视角下的人地关系研究。
目录
前言
1重构下的中国城市空间——文化空间生产问题
1.1中国城市空间演替过程中遭遇到的文化困惑
1.1.1城市商业空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1.1.2城市商业文化空间重构产生的难题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1.3研究特色与创新
2多学科参与其中进行解析与实践
2.1国内外城市空间演替研究
2.1.1当代城市空间演替研究
2.1.2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研究
2.2国内外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研究
2.2.1国内商业义化空间研究
2.2.2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2.2.3西方商业(消费)地理学研究的趋势
2.3国内外文化空间政策研究
2.3.1西方文化空间政策的关注点
2.3.2国内文化空间政策的关注点
2.4研究现象、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
3理论工具的建构
3.1核心概念与核心理论
3.1.1核心概念
3.1.2“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
3.1.3国内外“空间生产”的研究
3.2理论的建构过程
3.2.1概念的可操作化:义化与义化空间演替的刻画方法
3.2.2结构主义的谱系与要义
3.2.3地理学中的结构主义
3.2.4结构主义对文化的解释
3.2.5空间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2.6理论本土化的环境: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火系特征及其空间投射
3.3所持有的研究立场
3.3.1社会主义城市商业义化空间生产的最终目标
3.3.2城市文化空间演替的评判标准
3.3.3商业空间的义化价值分析
3.3.4政策建议的立场
3.4形成的研究路径
3.4.1研究目标
3.4.2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4现实背景:中国城市的商业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
4.1商业文化空间与城市义化的关系
4.1.1承载城市商业文化的商业空间
4.1.2作为城市社区空间的商业空间
4.1.3作为城市庆典空间的商业空间
4.2中国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演替趋势
4.2.1历史上的中国城市商业文化空间
4.2.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
4.2.3新型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形成路径
4.3当代城市商业空间中的文化认同冲突
5宏观尺度:商业空间格局决定的商业文化基调
5.1北京商业文化空间的历史层累
5.1.1以中心地理论重新审视城市历史商业空间
5.1.2元朝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
5.1.3明清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
5.1.4民国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
5.2北京商业空间结构——城市商业义化生产的基底
5.2.1商业空间结构的基本构造
5.2.2近10年商业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变化
5.3近10年北京城市商业文化演替空间格局概述
5.3.1新旧商业空间的兼容与覆盖
5.3.2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格局
5.4交替本质的结构主义剖析
6中观尺度:商业区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
6.1商业历史街区——前门—大栅栏的商业文化空间演替
6.1.1演替的本底:厚重的传统商业中心
6.1.2演替的过程与表现
6.1.3空间再生产机制:城市更新推动的文化资本化
6.2历史居住区——南锣鼓巷的商业义化空间演替
6.2.1演替的本底:北京的胡同文化
6.2.2演替的过程与表现
6.2.3空间生产机制:消费文化所驱使的文化符号化
6.3现代商业街区——两单的商业文化空间演替
6.3.1演替的本底:中国特色的城市消费中心
6.3.2国际化商业义化景观的增多
6.3.3消费者对空间符号需求的升级
6.3.4节事活动与文化意象营造
6.3.5文化形象的替换
6.3.6空间生产机制:消费义化符号的持续再生产
6.4典型商业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的综合参照
6.4.1文化空间生产的区域差异
6.4.2结构主义的文化空间再生产规律
6.4.3文化空间演替结果的再思考
6.4.4值得借鉴的商业文化空间的空间实践措施
7微观尺度:商家文化与商业区文化空间
7.1结构化理论与空间生产的融合
7.2结构与行动者分析
7.2.1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性力量
7.2.2现代节事活动中的结构性力量
7.2.3街区内的行动者分析
7.2.4行动者的社会群体关系
7.3商业文化空间生产的“空间性”
7.3.1城市改造促进了文化景观的再生产
7.3.2节事活动拓展了文化空间的受众范围
7.3.3基于地区的社会网络有助于企业的商业文化再生产
7.3.4地方意象促进了企业商业文化的再生产
7.4大栅栏商业文化空间再生产的“结构行动”冲突
7.4.1不同行动者对于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态度
7.4.2结构因素与演替方向
7.5空间生产中的结构化规律及其启示
8城市文化空间的未来规划与管理
8.1政策着眼点——理论视角下浮现的主要问题
8.1.1宏观尺度: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现象普遍存在
8.1.2中观尺度:结构主义下文化空间生产的弊端
8.1.3微观尺度:行动者对空间再生产的作用
8.1.4城市商业义化空间的管理策略
8.2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管理的相关政策评述
8.2.1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政策评述
8.2.2国外城市文化空间政策的批判性借鉴
8.2.3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规划管理政策完善的方向
8.3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规划管理政策体系
8.3.1政策的宏观定位与目标考量
8.3.2政策执行层面的要点
8.3.3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商业空间规划管理政策的侧重点
8.4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开放讨论
附录
附录1消费者文化抽样调查样本的容量计算
附录2三个商业区的消费者特征比较
附录3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形态分析
附录4各商业区调查问卷
附录5西单商业区消费者收入与业态对应关系调查
附录6大栅栏商业街区商业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7大栅栏商业街区消费者访谈提纲
附录8大栅栏商业街区所访谈的单位和个人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