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械制图(第2版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教材)

机械制图(第2版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教材)

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配套教材,汇集马希青先生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研究成果,着眼基础、内容实用、化解难点,帮助学生搭建牢固的知识基础
  • 字数: 473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马希青 著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1031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机械制图 第2版》一书是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的教材,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开展实施“大工程”教育、配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作者多年积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而组织编写的。学时数在60~90之间。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等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与之配套出版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一书,二者在内容上相互照应,内容次序完全一致,可一并选用。 《机械制图 第2版》一书配有制作精良的电子教案和习题答案,免费下载网址为http://www.cmpedu.com。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开展实施“大工程”教育、配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结合了多年积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而组织编写的。学时数在60-90之间。本书由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附录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注法,轴测投影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立体的表面展开,焊接图等。各章后面都有小结,书后有附录可供查阅。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1 第一章预备知识4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用法4 第二节平面几何作图6 第三节形体及其构形11 第四节视图的基本知识14 本章小结17 第二章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技法18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18 第二节尺寸标注24 第三节绘图方法和步骤31 本章小结35 第三章简单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36 第一节基本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36 第二节切割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41 第三节相交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48 第四节平板类形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59 本章小结61 第四章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63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方法63 第二节画组合体三视图68 第三节读组合体三视图74 第四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84 本章小结91 第五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93 第一节视图93 第二节剖视图99 第三节断面图110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112 第五节表达方法应用举例121 本章小结124 第六章标准件和常用件126 第一节螺纹127 第二节螺纹紧固件137 第三节键和销143 第四节滚动轴承147 第五节齿轮150 第六节弹簧157 本章小结161 第七章零件质量与技术要求162 第一节零件的工艺结构162 第二节零件的表面粗糙度165 第三节零件的极限与配合173 第四节零件的几何公差183 本章小结191 第八章零件图192 第一节概述192 第二节零件图的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193 第三节读零件图206 本章小结208 第九章装配图210 第一节概述210 第二节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213 第三节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216 第四节装配结构的合理性217 第五节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21 第六节由零件图画装配图228 第七节机器零、部件测绘232 本章小结238 第十章立体的表面展开239 第一节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239 第二节可展曲面的展开241 第三节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246 本章小结251 第十一章焊接图252 第一节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252 第二节焊接图示例263 本章小结266 附录常用资料267 参考文献297
摘要
第2版前言本书自2010年9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高等工科院校师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和青睐,第1版先后印刷7次,发行24万多册。借此机会,编者谨向广大读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衷心希望本书能给您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1.本书的修订说明本书编者是基于以下几点对本书进行修订的。 (1)传统课程中完整、系统的投影训练体系正在面临计算机3D技术的挑战,画法几何中的二维图解方法终将被取代,而二维图示功能也将部分被取代。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投影理论和方法进行大胆扬弃。本书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和换面法以及轴测投影图等内容一并删去,使“投影”“投射”等词基本上不再出现。 (2)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绘图手段,在许多高校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取代了手工制图。由于计算机绘图与手工制图在思维方式、绘图方法和绘图顺序上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关于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图形中的圆弧连接等内容一时还无法完全舍弃;再者,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但在视图名称上存在差异。因此,将“绘图工具及其用法”“平面几何作图”“形体及其构形”“视图的基本知识”等内容提取出来,作为“预备知识”编入教材还是必要的。各高校师生及相关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自学、选学或必学内容。 (3)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历来是本书的两大内容和主题,而正确引导读者及早建立起空间概念是关键,帮助读者掌握绘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合理地标注各类尺寸是根本。因此,将“简单体三视图及尺寸注法”与“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分别编为一章,不仅突出其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认知理念,而且将不同类型的形体与其尺寸标注“捆绑”在一起,将更利于理解形体及其尺寸,分解学习难点。 (4)近些年来,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又新颁布了一批《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其内容涉及图样画法、尺寸标注、螺纹标记、几何公差、焊缝符号等多个方面。因此,本书增加了“剖视图的其他规定画法”,引入了“简化表示法”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修订了与螺纹、矩形花键、弹簧等机件有关的标记方法,对“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等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其目的就是宣传贯彻最新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 (5)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需要,本书除了在附录中增加了一部分附表以外,还在零件的极限与配合方面增加了“尺寸公差的累加”“未注尺寸公差”等内容;在几何公差方面,增加了“公差原则”“几何公差的标注”“几何公差的选择”等内容。由于内容增加较多,故将“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的表面质量”“零件的极限与配合”“零件的几何公差”等几节从“零件图”一章中分离出来,组成“零件质量与技术要求”一章。这样一来,使本书各章节的作用与关系更加明确,整体结构也更加合理。 (6)为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对于“零件质量与技术要求”一章中出现的比较抽象的名词或概念,除了使用通俗的语句加以解释之外,还增加了必要的图表进行说明;同时还调整了“零件的表面质量”一节内容的层次结构和编排顺序等。在其他章节,编者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订。 2.本书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编者团队不断扩大,并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教学改革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2年,我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作为首批河北省精品课程一直保持至今;2008年以来,编者团队共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获得河北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这次修订,本书融入了编者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因此具有“够用、实用、好用”的特点。 (1)坚持知识的工程性。本书坚持“知识来源于工程实际,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原则,在制图基本规范、零件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等章节中,大量的教学素材均来源于最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在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焊接图等章节中的教学实例,如球阀、减速器、镜头架、旋风除尘器等,不仅完全取材于工程实际,还具体介绍了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完全删除了画法几何的内容,增加了有关机件表达、尺寸标注、零件质量与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将附录中的附表增加到39个,故完全能够满足读者学习和工作上的需要。 (2)突出内容的实用性。首先,知识的工程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实用性。其次,把本书的第一章列为预备知识,既体现了该部分内容的基础地位,又为读者提供了学习时的灵活性;完全删除了画法几何的相关内容,继续保留并适当丰富了零件质量与技术要求、展开图、焊接图等一些实用性章节;本书完全遵循最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对画图和读图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示范作用;将画图、读图与尺寸标注贯穿全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掌握机械制图的方法和要领,并最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富于方法的启发性。本书遵照“着眼基本、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原则,充分利用图形、表格、口诀、顺口溜、本章小结等形式,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展示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例如:本书把阅读组合体三视图的问题归纳为一个“目的”、两个“方法”、三个“关系”、四个“要领”;在介绍读图方法时,则分别把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概述为口诀,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对这两种方法在适用对象、使用次序、分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再如,把“零件图”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归纳为“弄懂一个零件、把握两个关系、抓住三个要点、掌握四项内容、遵循五个步骤”,等等。从而将极大地方便读者学习、理解和记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书共分11章,各章后面都有小结,书后有附录。与本书一并修订的还有《机械制图习题集》一书,二者在内容上相互照应,内容次序完全一致,并有制作精良的电子教案、配套的电子版习题集和习题答案可供参考选用。 本书由马希青任主编,崔坚、黄素霞、刘春玲、张湘玉任副主编,具体分工是:张立香(第一章),郭淑媛(第二章),黄素霞(第三章),马希青(绪论、第四章),刘春玲(第五章),孙扬(第六章),张湘玉(第七章),崔坚(第八章),苏梦香(第九章),赵月罗(第十章),马玥珺(第十一章),王晓敏(附录)。全书由马希青负责统稿、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们的联系方式是:jixiecad@hebeu.edu.cn。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