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

  • 字数: 41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段春丽,黄仕元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2040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建筑供配电系统、负荷特点及计算方法;建筑供配电变电所的组成、布置及主要接线;柴油发电机的选择;高低压开关设备及供电导线的选择及供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建筑照明基础知识、照度计算、灯具选择与控制;建筑物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同时对智能建筑的组成及功能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电力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2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1.3建筑供配电的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1.4建筑电气施工的内容、程序与要求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建筑供配电的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2.1计算负荷的意义和计算目的
2.2用电设备的主要特征
2.3计算负荷的方法
2.4建筑用电负荷的特征
2.5建筑供配电系统无功功率的补偿
2.6典型建筑工程的负荷计算
2.7供配电系统中的能量损耗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变配电所及柴油发电机
3.1建筑变配电所的类型及布置
3.2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选择
3.3建筑供电的高低压接线
3.4柴油发电机容量及台数的确定
3.5典型建筑的供配电系统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电线、电缆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4.1电线、电缆及母线的选择
4.2电器设备选择的原则
4.3高压电器设备及其选择
4.4低压电器设备及其选择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配电线路的敷设
5.1配电线路敷设的一般规定
5.2绝缘导线布线
5.3电缆布线
5.4封闭式母线布线
5.5电气竖井布线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建筑照明系统
6.1照明的基础知识
6.2照明电光源及灯具的种类与选择
6.3灯具的布置与照度计算
6.4建筑物内照明设计
6.5照明电气线路的控制
6.6建筑照明系统案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
7.1过电压
7.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类
7.3建筑物的防雷原理、装置及措施
7.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7.5接地装置与接地电阻
7.6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
8.1概述
8.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形式
8.3火灾探测器
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
8.5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8.6消防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8.7系统布线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与识读
9.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设计
9.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9.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实例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附录A建筑电气工程图中的常用图形与符号
附录B常用导线允许载流量
附录C常用电器设备技术参数
附录D现行国家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规范、标准
附录E建筑物各种情况下应急电源装置的设置
参考文献
摘要
本书是21世纪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第1版自2006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院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收到了许多用户反馈意见,给予本书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总结了教材的使用情况,结合用户反馈意见和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标准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适度调整章节。根据需要增加了一章“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同时考虑到许多学校单独开设智能建筑方面的课程,删除了“智能建筑”章节;其他章节设置基本不变。
    2 与时俱进,更新内容。根据近年来建筑电气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变更、教学规范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更新书中相关内容,同时更新案例和例题。
    3纠正错误。更正使用过程中和用户发现的错误。
    第2版的出版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关心和重视,得到了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学院张凤江书记的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编写人员均具有多年的教学及相关实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经验,大多数具有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资格。
    本书的编写修订分工如下:长春工程学院段春丽、南华大学黄仕元任主编,段春丽负责全书的构思、编写以及修订的组织和统稿工作。第1、2、9章及附录由段春丽、长春工程学院王双印合作编写;第3章由武汉科技大学张彦、王双印合作编写;第4章由黄仕元、长春工程学院于兰合作编写;第5章由南华大学黄仕元、蔡益青和于兰合作编写;第6章由于兰、南华大学李劲松、蔡益青合作编写;第7章由南华大学宁勇飞编写;第8章由于兰编写。
    本书由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吉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院长石永桂研究员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刊和资料,在此向所有文献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我们真诚地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此也对本书第1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各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