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近代戏剧的兴起

德国近代戏剧的兴起

  • 字数: 4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建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507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巴洛到启蒙运动时期是德国戏剧发展的转折点。戏剧史的转折时期往往意味着新旧戏剧形式之间的对立、冲突、影响和转化,每种戏剧形式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会鲜明地凸显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是德国近代戏剧的开端。
王建所著的《德国近代戏剧的兴起——从巴洛到启蒙运动》以巴洛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戏剧为对象,从文学文本和戏剧演出双重视角切入。戏剧本身包含文本和舞台两个方面,具体到巴洛和启蒙运动时期,巴洛时期常被称作是戏剧的时代,从广义戏剧的角度来看,包括歌、舞、戏、各类宫廷和民间的狂欢和庆典,分析戏剧文学时必须关注当时舞台的状况。从狭义戏剧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剧本和戏剧演出密不可分。启蒙运动时期戏剧文本和舞台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戈特舍德到莱辛都在戏剧创作的同时关注和参与舞台实践,舞台逐渐从演出中心转向文本中心。由于戏剧本身的综合性,戏剧研究的视角应以更大范围的思想和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扩展到剧院建筑、剧场结构、舞台布景、表演艺术、戏班运作机制、演出程序、演员生活和观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而建构起一个立体的戏剧发展过程。本书正是尝试在这一基础上梳理发展线索,勾勒德国戏剧从巴洛到启蒙运动时期的总体变迁脉络。
作者简介
王建,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自1990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德语系,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度入选“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戏剧和戏剧理论以及德语近现代文学。出版有专著《中德戏剧作品中的仆人形象——论戏剧交际模式中的喜剧现象》(德文,1999)、译著《现代戏剧理论(1880―1950)》(彼得·斯丛狄著,北京,2006),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目录
导言
引论巴洛克以前德国戏剧的发展源流
第一部分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戏剧
第一章巴洛克时期
第一节作为概念的巴洛克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第三节巴洛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状况
第二章巴洛克时期的戏剧理论与戏剧创作
第一节巴洛克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的戏剧创作
第三章巴洛克时期的戏剧演出
第一节宫廷戏剧
第二节流动戏班
第三节学校戏剧
第二部分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戏剧
第四章启蒙运动时期
第一节作为概念的启蒙运动
第二节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第三节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状况
第五章启蒙运动时期戏剧的早期阶段
第一节戈特舍德
第二节戈特舍德的戏剧改革
第三节戈特舍德及其同时代的戏剧创作
第六章启蒙运动时期戏剧的过渡期
第一节过渡期的诗学理论——戈特舍德之外
第二节过渡期的戏剧理论和创作
第七章启蒙运动时期戏剧的晚期阶段
第一节莱辛的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莱辛的戏剧理论
第三节莱辛的戏剧创作
第八章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演出
第一节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舞台体制
第二节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舞台理论
第三节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舞台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