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普名人讲述科学家故事(3本套装)

科普名人讲述科学家故事(3本套装)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董仁威,赵世洲,刘仁庆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60484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9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科普名人讲述科学家故事(套装共3册)》是从“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系列中挑选出的《科学家故事100则》《科学趣闻趣事》《发明发现的故事》这3本组成的,以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励志故事为主要内容,是一套小学中高年级孩子课外阅读的经典读本。
1.《科学家故事100篇》本书是知名科普作家董仁威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爱迪生、居里、华罗庚等古今中外的100个有名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讴歌了他们勇于为科普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
2.《科学趣闻趣事》收录了知名科普作家刘仁庆的科学小品文精品。这本书的特色是,运用科普知识对中国历目前的种种传说进行科学解读,为读者分析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
3.《发明发现的故事》主要以科学发展目前的发明发现事迹为着眼点,讲述了这些成绩取得的艰难曲折,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发展所起到的正面或者副面的作用,是一部了解发明发现史的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董仁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名誉、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长、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细胞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生命科学普及工作,著有《生物工程趣谈》《破译生命密码》《转基因技术漫谈》等90余部生物科普著作及其他著作,获得过中国图书奖、中国很好科普图书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图书奖。擅长写科学家传记文学作品,出版《达尔文》《李时珍》《中国科学家故事》《诺贝尔诺获得者的故事》《绿海探宝》等科学家传记作品,以董仁威为首的数十位科普作家创作的《中外有名的科学家故事》丛书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科协成立50年来“很受公众喜爱的10部科普作品”之一。

赵世洲:云南曲靖人,曾经就读云南大学数学系。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少年报》任科普编辑,后来进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我们爱科学》杂志主编、编审,后离休。发表大量科普作品,总计100万字以上。其科普创作题材宽广,代表作有:科幻小说《活孙悟空》、科学游记《绿宝石》、科普书籍《自然的启示》、《发明发现的故事》等。

刘仁庆:1936年生,湖北武汉人。1950年大学毕来。曾任北京轻工业学院(现更名北京工商大学)化学系教授、《纸和造纸》杂志主编。1960年开始从事科普创作,发表科普文章共700万字,并著有多部专著。1990年6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2007年10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举为荣誉理事。2009年8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荣誉奖”。
目录
《发明发现的故事》:
“小绿人”
看门人的“魔镜”
牙缝里的“动物园”
12000法郎
掰着指头数数
给数字定位
10个数码的来历
口袋里的糖化了
为了方便
打赌和电影
魔术暗箱
绑在椅子上
牛痘
圆珠笔的第二次发明
亭子——盖——伞
三位发明家的命运
“消化锅”
幸运的花匠
窃贼跳伞
真正的跳伞
“+-×÷”的来历
画家的成功
被忘却的发明家
马可尼成功了
风筝天线
300个奴隶换1个杯子
窃取镜子的秘密
小鸡吃白米
出血不止的小鸡
怀丙和尚捞铁牛
尤里卡——我知道了
预言在半个世纪后证实
哈雷潜水
“六〇六”的由来
伽利略的望远镜
不怕漏水的船
李斯特和灭菌
石碑上的书
暗室里的佛经
毕昇的创造
炼仙丹
容易着火的药
铁路马车
取代铁路马车
带腿的火车头
马和车赛跑
“火箭号”的胜利
撞墙的汽车
不用铅的铅笔
400名汽车发明家
瞎眼的蝙蝠
考一考蝙蝠
固定的肉汤
……
《科学趣闻趣事》
《科学家故事100篇》
摘要
"中国科学小品文的辉煌足迹
——主编寄语(代序)
    一
    即将付梓的“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分为三辑,每辑十册,计划三年推出),以其别样的风采与历史的厚重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应该说,这是一种积累;
    应该说,这是一种成果;
    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
    应该说,这是一种力量。
    因为在这之前,纵观中国百余年的出版史,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科学小品文作者济济一堂,还从未有过这么多部作品汇集一起,自然,也就还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科学小品文集。
    二
    小品文以其精、短、小、美之特色,形成了多种表象。
    如戏剧小品,
    如文艺小品,
    如美术小品,
    如曲艺小品,
    ……
    当它依附于科学之时,科学百花苑便除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故事、科学美术、科学电影、科学电视等,又有了科学小品文。
科学的出发点是真,艺术的出发点是美。换言之,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是自然与人的结合,是真与美的结合,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这既是科学的内涵,也是科学小品文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虽短,却将其从科学“宇宙”撷取而来的一粒微尘,予以放大,让其放出奇异的光彩,让人们认识到它的光辉。这便是科学小品文的功力。正如1935年鲁迅先生在一次小品文大讨论中所说的:
    “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
    三
    科学小品文,是伴随着科学普及的悠久历史缓缓走来的。
    有人曾撰文写道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如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    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
    如此说来,久远的历史不止满载着丰厚的中国科学、中国文学,科学小品文也体现在其中。
    然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科学小品文,是指现代的科学小品文,直至当代的诸多文章,洋洋洒洒近百年的“足迹”。
    四
    经查,在这近百年的科学小品文写作中,首见报端的当属沈雁冰先生发表在《学生》1920年3月七卷三号上的一篇,名为《脑相学的新说明》。
    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文中,作者首开先河,以设问开头,然后以步步作答的方式娓娓道来,自是引人入胜的。
    请看:

    加尔博士说的是谎话吗?
    勃洛加研究的是什么?
    人的知识高于禽兽——为什么?
    111年之前巴黎有个领袖医生叫做加尔的,发表了一篇关于脑筋的功能的理论,这理论后来被人称为脑相学,现在还有人研究,学报上也时常有人谈起。
    ……

    随之,一个个学者、智者便相继跟来,写出了篇篇科学小品文佳作。
    请看作品(以发表先后为序):

    贾祖璋《鸥》,
    邹韬奋《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
    夏丏尊《〈鸟与文学〉序》,
    顾均正《昨天在哪里?》,
    周建人《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
    刘薰宇《一个最大的数》,
    高士其《大王,鸡,蚂蚁》,
    竺可桢《利害与是非》,
    叶至善《东南西北》,
    郑文光《怎样测量天体间的距离?》,
    秦牧《谈北京药材铺》,
    ……

    写到这里,似乎应停顿一下,说一说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生物学家贾祖璋先生。他除了撰写了多部生物学专著,从1926年到1928年,还先后发表了十几篇科学小品文,1931年结集出版,取名《鸟与文学》。可以说,这是我国出版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成为中国小品文创作的范例。
而1931年1月为这本集子作序的夏丏尊先生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是他首次在序言中提出了“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命题,为后来的“科学小品”诞生做出了最早的先导。
    在《鸟与文学》的序言中,他是这样说的:

    民族各以其常见的事物为对象,发为歌咏,或编为传说。经过多人的歌咏和普遍的传说以后,那事物就在民族的血脉中,遗下某种情调,呈出一种特有的观感,这些情调和观感,足以长长地作为酵素,来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

    在这里,夏丏尊先生第一次提出了事物歌咏或编为传说,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的论述。说得通俗些,就是他将科学的物与文艺的歌咏相加,变成了另一种情调,经过出版与宣传,去更好地为百姓所需要。而这,也正是科学小品的特性所在。
有了以上几位先人的探索与呼吁,科学小品文破茧而出了。
    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破天荒地刊登了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四篇科学小品文,设立了“科学小品”专栏。
    应该说,真正有了“科学小品”之名,则是1934年的这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科学小品文作者相继涌现,并满载着他们的佳作流水般地“顺流而下”,直至今日。
    于是,今天的少儿出版界才会展出“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这套洋洋几十册的“大书”。
    五
    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科学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的绚丽多姿。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创作领域人才辈出。
    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小品文作品中,你会发现它们是与各种科学“同步而行”的,无论是医学、交通、军事、体育、教育,还是其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只要有科学的存在,便会有科学小品文的身影。从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的大型丛书的字里行间,便可看出科学小品文的无穷魅力。
    当然,科学小品文的写作同其他写作“行当”相同,也是流派多多。有的善于描写,有的精于叙述,有的重于抒情,有的多于讲理,但不管怎么“表述”,都会透出“科加文”的内涵,体现着科学小品文“短而精”的特色。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普大军中的“轻骑兵”;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文艺里的“突击队”。
    不管如何称呼,科学小品文绝对是特色多多、魅力无穷的。
    愿这朵科学文艺百花苑中的“散文之花”,越开越鲜艳,散发出奇异的芳香!

    宗介华
    2015年12月  北京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