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

  • 字数: 50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3875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融合数据库开发和教学经验,通过一个实际的“学籍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和各种操作来介绍sql.server2005的管理和开发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以应用为重点,详细的实例分析贯穿于全部数据库的操作中,使读者在熟练掌握sql server2005的同时,全面了解数据库基本知识。
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和表的操作,查询与视图,t-sql编程和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库安全,数据库系统维护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程序开发综合案例等。《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每章都设计了一个“上机实践与指导”教学单元,既可以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内容,又可以让学习者举一反三,快速掌握本章知识。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基础与上机指导》可作为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及sqlserver数据库自学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1.2 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1.1.3.数据库新技术
1.2 数据模型
1.2.1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2.2 概念模型
1.2.3 E-R模型的设计
1.3 关系模型
1.3.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3.2 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1.3.3 关系的完整性
1.4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1.4.1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必要性
1.4.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1.4.3 分解关系的基本原则
1.5 数据库设计
1.5.1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1.5.2 数据库设计步骤
1.6 项目实训与指导一一制定E-R图
本章 小结
习题1

第2章 SQ1Server2005系统概述
2.1 SQ1Server2005简介
2.1.1 SQ1Server2005的体系结构
2.1.2 SQ1Server2005的特性
2.2 SQ1Server2005基础
2.2.1 SQ1Server2005的安装版本
2.2.2 SQ1Server2005的运行环境
2.2.3 SQ1Server2005的安装〕
2.3 体验SQ1Server2005
2.3.1 SQ1ServerConfigurationManager管理工具
2.3.2 启动SQ1ServerManagementStudio
2.3.3 配置SQ1ServerManagementStudio环境
2.4 上机实训与指导
2.4.1 安装SQ1Server2005
2.4.2 配置SQ1Server2005环境
本章 小结
习题2

第3章 数据库操作
3.1 SQ1Server2005数据库概述
3.1.1 数据库对象
3.1.2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3.1.3 系统数据库
3.2 数据库的创建
3.2.1 数据库命名规则
3.2.2 创建数据库
3.3 数据库的修改与删除
3.3.1 修改数据库
3.3.2 删除数据库
3.4 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
3.4.1 分离数据库
3.4.2 附加数据库
3.5 上机实训与指导
3.5.1 建立数据库
3.5.2 修改与删除数据库
3.5.3 分离与附加数据库
本章 小结
习题3

第4章 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
4.1 表的概述
4.1.1 表的组成结构
4.1.2 数据类型
4.2 表的操作
4.2.1 表的创建
4.2.2 表的查看与修改
4.2.3 表的删除
……

第5章 数据查询
第6章 视图和索引
第7章 T-SQL编程基础
第8章 存储过程与角发器
第9章 SQLSever安全管理
第10章 数据库系统维护
第11章 SQLSever数据库程序开发案例
附录A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惊人提高,在硬件方面出现了可直接存取的磁盘、磁鼓,在软件方面则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以及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实现了按文件访问的管理技术。
    这一时期的数据处理系统是把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被命名的数据文件,并可按文件的名字来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的外存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处理,并支持文件的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随着数据管理规模的扩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系统显露出一些缺陷。
    (1)数据冗余度大。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的不一致性。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这是由于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文件系统阶段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