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 字数: 44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董卫 主编;李百浩 丛书主编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617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中所载论文,是2014年第6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不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所征集的很好论文,内容涉及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方法、人居环境史、乡村城市化与乡村建设、城市空间形态变迁、考古学与城市规划、规划传播与文化、城市规划实践、规划技术与文化的移植、城市住宅等方面。
作者简介
董卫,男,1957年生,陕西西安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更新、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数字技术方向的应用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士也理信息系统与文化资源管理》、《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城市挑战一亚洲城镇遗产保护与复兴实用指南》等著、译作,发表“中国古代图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等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很好规划设计二等奖及国际建协(LIIA)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优胜奖。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举术委员会委员、世界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等职务。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地界在中国传统城市肌理研究中的意义
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以青岛为例
学习外国经验与构建本土体系: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困境
魅力文都与泉州城市空间布局耦合研究
第二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进展综述
基于地方志文献的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史研究方法初探
日本对中国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状及动向
历史城镇形态的区域研究:康泽恩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
中央官制演进视角下中国古代都城行政空间格局的解读
老子“有无相生”哲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为例
基于历史地理视角的乐清老城变迁研究
北洋政府奉系时期的沈阳城市规划研究(1912-1931年)
第四部分
略论石门商会与近代石家庄城市建设
沈阳近代城市空间演进历史研究(1898-1945年)
政商博弈视角下的汕头近代城市规划研究(192l-1937年)
卢作孚与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乡村城市化(1925-1949年)
第五部分
日本同润会住宅在东京的建设情况研究
近代时期鼓浪屿中外住区卒间发展历史探析
救济-福利-补贴:民国以来南京住房保障制度、机制及空间演变
处于城市有机集中发展背景下的南京民国城市空间段落的振兴
第六部分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人民公社规划思想解读
江两安义梓源鸭嘴垅村的近现代规划与当代传承
回族聚落特征解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