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

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

  • 字数: 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毅 著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230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通过具体切实的分析论证,无可辩驳地验明:隐喻不仅存在于词层级上、句子层级上、篇章层级上、各种文体里、各个范畴中,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为层面上;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抽象思维大部分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的。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件。隐喻是不断转换生成的有机存在,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生命形态。本书希望能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充和完善,对未来的探索者有所启迪。作为认知隐喻学探索路径的两大基本限阈:一方面称其"多维",是指隐喻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体部位、情绪、情感、通感、时间、颜色、动物等普通概念范畴密切相连,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都需要诉诸并经由隐喻来传达和表征这些理念;另一方面曰其"跨域",是指隐喻与传统意义上的其他学科门类或项目如习语、语法隐喻、转喻、外语教学、翻译等同样密不可分,可以借助认知隐喻学的创新理论与已有成果对其本质进行重新审视和洞悉,打开新的视角,加深认识和理解。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背景
2.研究目标
3.研究方法
4.研究框架
第二章 传统隐喻研究历时综述
1.西方隐喻研究流脉
1.1 亚里士多德的经典隐喻观
1.2 维柯对隐喻机制与语言起源的阐释
1.3 语义学理论
1.4 语用学路径
2.中国隐喻研究流源
3.小结
第三章 概念隐喻学说
1.引言
2.概念隐喻理论的先声――管道隐喻理论
2.1 管道隐喻的主要结构
2.2 管道隐喻的次要结构
3.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
3.1 结构隐喻
3.2 方位隐喻
3.3 实体隐喻
4.概念隐喻的特征
4.1 无意识性和自动性
4.2 方向性
4.3 凸显性与遮蔽性
4.4 系统性和连贯性
5.小结
第四章 概念整合理论
1.引言
2.心理空间理论
3.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构建元素
4.生成层创结构的三种方式
5.整合的优选原则
6.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
7.个案分析
8.小结
第五章 认知隐喻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1.引言
2.划隔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界标说略
3.体验哲学学科缘起
4.体验哲学的学理智慧
4.1 心智的体验性
4.2 认知的无意识性
4.3 思维的隐喻性一
5.小结
第六章 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
1.隐喻的普遍性
2.隐喻与思维
3.语言与文化
4.隐喻与文化
4.1 地理疆域与生存环境
4.2 社会历史与文学传统
4.3 国民心态与大众性格
……
第七章 身体隐喻――以“心(heart)”为例
第八章 身体隐喻――以“头(head)”为例
第九章 情绪隐喻
第十章 情感隐喻――以“爱情(love)”为例
第十一章 通感隐喻
第十二章 时间隐喻
第十三章 颜色隐喻
第十四章 动物隐喻
第十五章 习语隐喻
第十六章 语法隐喻
第十七章 转喻
第十八章 隐喻与外语教学
第十九章 隐喻与翻译
第二十章 结论
汉语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