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性教学论

德性教学论

  • 字数: 2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万海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15
  • 商品条码: 9787561760987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探讨的问题引发自对实践的一种思考。由于当下的“教学”似乎已经进入了某种常识领域,故而人们日益减弱了对其反思与质疑的主动意识;但若换个视角,从微观的个人生活史的体验来看,“教学”却似乎越来越成问题。这种反省意识可能最初只是源于某种个人的不悦体验,很多人耗费了二十多年的光景几乎没停歇地在上课、听讲。有的人从听课、上课再到评课、研究课,其间历经着作为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研究者的身份变换。不同的视角带来了全然不同的体验和思考。但遗憾的是,对教学本身思想的越多、越自觉,关于教学自身的一些“不言自明”的概念、价值、命题、规范等却发觉存在着越多的悖谬。比如说,教学到底是怎样一种活动?教学对于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学与人(尤其是学生)的价值关联如何体现?如何考量某种教学的目的正当性及其有效性?诸如此类。叩问一段教学的两端,无论师生,作为个体的心理期待及其实现都可能是不等值的。
目录
导论:重新回到教学的原点   一、成问题的教学   二、尚未令人满意的问题解决   三、回到彰显道德性的原点:本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教学原点的历时审视与教学的道德性澄明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个体教化:教学道德性审视的宏观脉络     一、东西文化传统中确立教学原点的可能与限度     二、教学场域下个体精神自由的实质化   第二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儒家的教学理路     一、先秦儒家自由思想的奠基及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化     二、汉代经学教育的“道问学”走向与教学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压制     三、宋明理学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     四、清代考据学的“道问学”转向及科举体制下教学原点的迷失     五、现代新儒家对光大传统教育精神的努力     六、小结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的分合:西方的教学理路 一、古希腊文雅教育的精神自由及其科学与人文的原初和谐 二、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高扬与精神自由的解放 三、现代以来唯科学主义导致人的异化及科学与人文的抗争 四、当代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努力与教学的新希望 五、小结   第四节  教学道德性:历史超越的需要及可能 第二章  教学原点的现实把握:一种教学道德性体验 第一节  道德性体验如何可能:在“遗忘”中穿透麻木感     …… 第三章  教学原点迷失与教学道德性危机的反省 第四章  原点的坚守与道德性的提升:教学即德性生活的走向 第五章  重返德性生活的现实图景 结语:重占有还是重生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