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后理论时代与文学批评转型:巴赫金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建刚
  • 出版日期: 2012-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010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后理论时代”这一现代语境,对巴赫金的对话批评理论作了系统翔实的阐释。在强调巴赫金反本质主义、反理论主义、推崇对话立场的同时,从哲学人类学、话语符号学以及政治美学等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其对话批评理论的发生机理、运作机制及其理论的可能性延展等。这一探讨在应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困局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案。
作者简介
    王建刚,男,1967年生,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靠前文化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文艺美学,著有《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政冶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小说政治学》(即出)等著作。
目录
导言  后理论时代的巴赫金及对话批评理论
第一章  民间:沉浮于尘俗中的巴赫金
  第一节  “饥饿”的思想家与“民粹后”知识分子
  第二节  巴赫金思想的欧陆背景
  第三节  巴赫金思想的本土资源
第二章  对话:话语批评的“建筑术”
  第一节  从读者反应到对话批评
  第二节  对话批评的理论基石:话语论与哲学人类学
  第三节  对话批评的理论原则与操作规则
第三章  范式:巴赫金的对话批评实践
  第一节  向心式包抄: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第二节  离心式播撒:俄国形式主义批判
  第三节  散点式透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研究
第四章  话语政治美学:对话批评的理论延展
  第一节  巴赫金:从对话批评到话语政治美学
  第二节  威廉斯与“旅行”中的巴赫金思想
  第三节  萨义德:现代欧洲小说与东方学
  第四节  伊格尔顿:走向文化政治学
结语  后理论时代的中国语境与对话批评理论的本土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