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中、下)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中、下)

  • 字数: 12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韩茂莉 著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966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历史时期人类所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均栖身于这个舞台,农业生产更是如此。农业生产立足于土地,自然环境的空间差异为所有人类操持下的动植物再生产过程打上鲜明的烙印,并因此而形成融多元因素于一体的地理系统。《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以农业地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及其规律,涉及五方面主要内容:即影响农业空间变化的因素,农业生产技术与种植制度的变化,主要农作物起源、传入、种植空间及作物组合方式,畜牧业分离与游牧空间的建立,农业生产区域差异。
目录
  上册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一  自然地理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  历史气候变化与人类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  植根小农经济土壤中的中国农业
     二  历史上的人口与移民
     三  土地开垦与人地关系
  第二章  中国农业空间拓展进程
    第一节  黄河流域农耕区的兴衰及扩展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
    第三节  移民山区与山区开发
     一  丘陵山区开发阶段
     二  丘陵山区开发与农作物类型选择
  第三章  水利与主要农耕区的开发
    第一节  华北地区水利灌溉工程与主要农耕区的开发
     一  灌溉决定了主要农耕区的分布与扩展、
     二  受华北地区自然条件制约灌溉效益的有限性
    第二节  江南地区灌溉与防洪排涝工程对农业生产的推动
     一  水利工程由淮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推移
     二  水利工程类型由灌溉型向防洪排涝型发展
    第三节  灌溉与西北地区农业开发
     一  引黄灌溉工程与农业开发
     二  高山冰雪融水与绿洲农业
     三  地下水与坎儿井
    第四节  南方山区的塘堰建设与山区开发
  第四章  农业生产技术的地域差异与农业环境利用
    第一节  土壤类型的辨识与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形式
     一  中国古代辨识土壤类型的基本理念
     二  北方土地利用与农作物选择
     三  南方土地利用与农作物选择
    第二节  农作物轮作方式与土地易田制
     一  短期和定期的轮荒耕作制
     二  中国古代农作物轮作方式
     三  山区、边地实行的土地易田制
    第三节  农作物环境适应与农作物种植制度
     一  地带性因素制约下的农作物生长期
     二  农作物生长期南北变化与农作物种植制度
     三  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农作物生长期、熟制以及类型变化
    第四节  传统农业的技术特征与区域分异
     一  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特征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区域分异
    第五节  农作物组合与地域分异
     一  先秦至汉唐时期农作物组合与区域分异
     二  唐辽宋金元时期农作物组合与区域分异
     三  明清以来农作物组合与区域分异
  第五章  旱地杂粮的源流与作物组合
    第一节  旱地杂粮的起源地与传播
     一  粟的起源与传播
     二  黍的起源地与传播
     三  高粱起源地与传入中国的时间
     四  荞麦起源地与生长特点
     五  菽类作物与大豆起源地
     六  大麦的起源地与传播
    第二节  旱地杂粮的地理分布与种植比例
     一  粟、黍的空间扩展与种植比例
     二  荞麦空间扩展与地理分布
     三  高粱空间扩展与地理分布
     四  菽类作物地理分布与主要品种
     五  其他旱地作物的地理分布与种植比例
    ……
中册
下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