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货币放水的尽头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英)简世勋(Stephen D.King) 著;胡永健 译 著
出版日期: 2016-03-01
商品条码: 978711152984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
¥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过去几十年那些铸就经济增长奇迹的魔法都已失效:“婴儿潮”渐渐老去,全球化已成强弩之末,新技术的幻想一次次的破灭……工资锐减.失业率攀升,而对此,西方国家过去二十年来唯一的药方就是增发货币,释放流动性。
过剩的流动性带来了资本肆虐的狂飙时代.但却因为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戛然而止。此后,美国开启了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开始了安倍经济学政策,但是几年过去,全球经济仍无起色,连新兴市场国家也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时代。整个世界在流动性的灰烬中摇摇欲坠。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我们有什么出路?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用精湛的笔法,在一本小书中向我们言简意赅地展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经济问题的根源,并发出了自己振聋发聩的思考。
简世勋著的《货币放水的尽头》是一把理解我们这个高失业率、低增长时代迷雾的钥黜。
作者简介
简世勋(Stephen D. King)是汇丰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以及隶属于汇丰集团的经济学与资产配置研究中心全球负责人。他还是英国政府亚洲工作组的成员,定期为《金融时报》以及《泰晤士报》撰写文章。主要负责汇丰银行的经济观点新闻发布,并协调汇丰银行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的调研工作。从2001年,简世勋开始在英国《独立报》上撰写每周专栏。2007年,他成为欧洲中央银行影子银行委员会成员。2010年后,他成为《金融时报》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前言
第1章 辉煌的成就和令人反思的教训
“不要为我哭泣”
阿根廷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政治战胜经济
对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启示
重温登月
第2章 令人痛苦的经济停滞
斯密之忧
幻觉的未来
幻觉与妄想
第3章 治理破碎的经济
第4章 依赖成瘾的经济刺激政策
长期与政策止痛药为伴
政府插队的结果
王权背后的力量
第5章 经济刺激的局限性:历史的经验
20世纪20年代的英镑
新政,新问题
对当今的启示
两个基本的结论
第6章 信任缺失与经济增长停滞
信任危机的扩散
获胜者是
第7章 三种裂缝
裂缝之一:收入不平等
裂缝之二:老者安之何其难
裂缝之三:债权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
下一个会是什么
第8章 经济疲软与政治波动
19世纪70年代的货币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
政治上的反应如何战胜经济理论:亚洲的三个故事
顺应现实
第9章 敌托邦
回到未来:中世纪战争的经验教训
逆全球化
失信的政府
失信的货币
“豪宅效应”
欧元区危机与全球化悖论
政治极端主义的回归
第10章 如何摆脱经济停滞带来的各种问题
处理跨境问题:国外与国内冲突的解决
债务处理问题:欧元区危机
债务处理问题:浮动汇率国家
应对时代:赋予未来选举权
新的货币准则
缺乏流动的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动
解决银行存在的问题
影响全局的现实:全民教育与经济学家的教育
我们的后代所面临的经济挑战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前言When theMoney Runs out几十年的繁荣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将自己视为所谓“婴儿潮”一代末期的一员。我们这批人很幸运,数年来享受着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1963年出生的我有些小遗憾,因为当时太小所以不能亲身感受披头士(The Beatles)、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和“爱之夏”(Summer of Love)。然而,从经济角度上看,我出生的年代可谓再恰逢其时不过了。在我人生的头10年里,英国的人均收入,剔除通胀因素影响后增长了近37%。到我20岁时,人均收入提高了13%。在接下来的10年里,又上升了29%。当我安定下来,庆祝自己40岁生日时,人均收入又增长了36%。总而言之,在我人生头40年中,英国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了3倍。1然而,当我要过50岁生日时,有些事情似乎已经变得相当糟糕。在过去的10年里,英国人均收入仅增长了4%,其他发达国家或多或少也是同样境遇。有些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状况可能会好点。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南欧国家,状况则相当糟糕。大部分国家与自己本国历史相比,表现要差。曾经在我成长的重要阶段里提供支持的经济活力已经消失殆尽,逐渐取而代之的似乎是一个增长日益停滞的时代。这个时代如此漫长,让人心生反感。恰好这个时候,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国家一路高歌猛进,西方世界却迷失了方向。毫无疑问,西方世界正处在第二个“迷失的10年”的危险中。对于我的孩子以及其他数百万“婴儿潮”一代人的孩子来说,这远非是什么令人振奋的前景。2经济衰退时期人们不会过上什么普通的日子。就拿我童年和青年时期所经历过的两场衰退来说,这两场衰退不仅对整个国家,而且对个人、对我的家庭来说,都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在撒切尔主义年代,我父亲连续数月失业。然而,即使在衰退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依然能看到日后复苏的希望。当时我们觉得,长期经济增长应该是上帝的恩赐,衰退只不过是让人有点烦恼的小插曲,主要归咎于无能的决策者、工会过度的权力、短视的金融机构、懒散的管理者以及令人生厌的石油危机。 不过,当代的经济停滞从根本上完全不是同一件事。在过去几十年里,各种使西方经济在前几十年以傲人速度增长的因素已经失去了魔力:全球化力量的势头在衰退,“婴儿潮”一代逐渐老去。幸好,有更多的女性加入到劳动力队伍之中3。新兴国家的崛起带来了竞争,导致工资缩水。这些新兴国家还希望在世界稀缺资源上分得更大的一杯羹,而西方人则会为食物和能源支付更大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人们曾经一度认为新技术能够摆脱这些束缚。我们希望在技术对生产率影响的带动下,经济能够得以扩张。但传奇没能延续,2000年出现了科技泡沫的破灭。由于担心会陷入日本那样的经济停滞,西方决策者使出浑身解数,猛降利率、削减税收并扩大公共开支。然而,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这些政策似乎只是导致更为严重的资源错误配置,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金融业(特别是在欧洲地区,资金更多流向了公共开支领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入生产性投资领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 随着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在2008年9月破产,西方国家经济似乎要重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覆辙。作为应对,政策制定者出台了更多的刺激措施。伴随着利率的削减以及对不景气的金融部门提供财政支持,政策制定者甚至开始寻求所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幸好,除了欧元区一两个不走运的国家以外,西方国家倒并没有重演;或者说,还没有重演20世纪30年代经济金融的全面崩溃。 然而,即使是采取了五花八门的刺激政策,曾经的高增速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回忆。按照过去经济复苏的标准来看,现在的经济增长极其微弱,令人可怜。信贷体系部分还处于冰冻期。与金融危机之前的预测相比,西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水平要低7%~15%。西方国家似乎正在承受结构性的经济恶化。尽管如此,主要是在“刺激还是紧缩”的争论中,经济学家、政治家和媒体依旧自始至终坚持使用那些老套的周期性术语来分析问题。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辩论双方的主要人物却在一件事情上拥有共识,即认为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最终会产生曾经的高增长速度。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与经济学家如出一辙,辩论双方在配套政策上的看法完全对立。那些拥护刺激政策的人相信,宽松的财政政策就像一剂强心针;没有的话,家庭和公司将要继续偿还债务,囤积现金,不去消费而是将钱存起来,而这些会将经济拖入持久的紧缩之中。那些支持紧缩的人则担忧,如果没有适当且可信赖的财政整顿,政府持续增加的高额债务终将导致一场财政危机,引发利率暴增、币值波动以及股市崩盘。尽管双方都对经济复苏信心满满,但都认为对方观点完全错误。 不过,要是双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呢?要是双方都受到了我称之为“乐观偏好”的误导了呢?多亏了莱因哈特(Reinhart)和罗格夫(Rogoff)。我们知道,在重大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复苏将会漫长而艰难。4 此外,此次金融危机史无前例,我们从未见过有如此之多的经济体同时变得衰弱5,也从未见过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如此重大的创伤。 有些人开始质疑西方世界是否能重拾往日的优雅。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J. Gordon)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美国经济增长过热了吗?”6 在戈登看来,持续不断的创新并非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即使创新能够持续不断,戈登的结论是,“在拖动其长期发展达到1860~2007年1.9%增长速度的一半或略少的过程中,美国面临六大障碍,即人口、教育、不平等、全球化、能源和环境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债务过剩”。这种看法,不仅仅是那些对经济潜在增长持怀疑态度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水晶球”做出的长远期预测。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201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就强调:“不断积累的证据表明,在过去的几年里,金融危机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衰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侵蚀了我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7 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型财务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认为,经济在2009年步入“新常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即进入一段增速持续低于之前增长趋势的时期。8当然,这些言论可以轻而易举地不被理会,因为它们就像是凶事预言家做出未来不再那么丰登的预测罢了。毕竟,有谁会知道哪一种技术创新在今后数十年中得以实现呢?但是,21世纪头10年发展持续停滞这个令人困扰的事实,却不能被如此轻易忽视。当今世界的经济活动水平远远低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水平,我们甚至没有开始考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没有足够的增长,就无法满足在富足年代为我们自己创造的权益。我们已经向自己承诺会拥有无尽的财富,从养老金到健康医疗,从教育再到股票市场收益都是如此。但是,这些承诺只有当我们的经济能够按照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速度增长时才能够实现。经济停滞正将我们的权益一点点瓦解。 与此同时,我们远非像金融危机前那样,能够轻松地按动曾经掌控西方经济政策的“按钮”。那时候,单向微调利率或其他政策就足以保证经济运行平稳。经济政策也不再是技术专家的独享领域,显现了它那与生俱来的政治性。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我回顾了历史并发现,曾经有段时期,宏观决策由政治家掌管,我还发现,经济动荡曾经打乱了政治计划,由于坚持传统观点而引发暴乱。也曾有过一段时期,国家花光了所有的钱。 从经济史和政治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那些初出茅庐的经济学家来说,一直到他们获得大学文凭之前,在他们的求学生涯中,这些内容几乎没有被教过。历史自身可能不会重复,但它却是引起人们关注那些被当代经济学家愚蠢地抛在一边的重要问题的绝佳方式,并且它为经济持续低迷所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提示:不平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革命以及战争。当经济无法持续提供产品时,这些似乎是一种“默认设置”。 简单来说,我们这个社会并不是为一个低增长世界而准备的。我们对启蒙思想中不断进步观念的依恋,一方面反映了战后经济不断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繁荣不一定有保障。 我们傲慢自大,忽视了像阿根廷和日本这两个曾经经历过持续经济停滞的国家,认为它们只是某种意义上的特例,就好像经济上发生的基因突变与我们无关。然而,搜集到的证据表明,与这两个曾经辉煌的经济强国一样,西方世界也已经失去了增长动力。 没有增长,社会和政治压力必然显现。为应付孱弱的财政状况,已经发生了足够多的纠纷。欧元区南部成员国似乎正在走上一条毁灭的道路;英国无法兑现其财政承诺,美国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无法就适宜的预算安排达成一致意见;日本政府的债务似乎正在迅速失去控制。 这些都不会使人感到惊讶。通常情况下,政府制订计划的基础是对过去的经济走势做出外推(extrapolation)。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除日本以外的90年代,出色的经济表现使政府一系列的承诺得以兑现,其中包括低税收、慷慨的福利以及公共开支大规模增加。这些成果只有当经济这只“鹅”一直下金蛋的时候才能实现。不幸的是,在21世纪之初,这只 “鹅”充其量是处于更年期。 然而,这些事情只触及了问题表面。经历了比预期增长要弱的10年,我们对日益枯竭的资源所提出的权益要求也就无法自圆其说。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张,原因之一就是希腊财政危机在今后几年只会恶化。那些想要收回债务的国家将会施加压力,要求偿还债务;那些债务国不得不更加卖力地讨好债主。代际之间的压力必定越来越大。随着“婴儿潮”一代逐渐步入退休年龄,他们殷切希望能够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以及充分的医疗保障,但年轻一代则可能面临较高的受教育费用、更贵的房价以及更沉重的债务负担,他们要尽力打拼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此外,三十多年来,西方世界收入不平等明显加剧,经济停滞使业已存在的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一触即发。 随之而来的是信任感的崩溃。一个人的所得是另一个人的损失。通常作为经济扩张阶段特征的互助协议也被抛到了一边,带来长期停滞不前的危险。 政策制定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避免发生下一场危机上,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没人想要经历另外一场危机,但他们却陷入了忽视经济需要增长的危险之中。在“危机避免”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决意要使本国损失最小化。如果各国都这么做,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短视的政策、风险最小化以及在政治上寻找替罪羊等不合时宜的做法组合在一起,会使我们陷入低增长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增加了政治和社会危机的风险。 本书的书名应该视作一种表达手法而非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中,那些掌握着印钞机的政策制定者再明白不过一个道理,即纸币实际上永远也不会枯竭,货币总是可以被印出来。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通过直升机或者其他飞行器从空中撒钱。不过,有一点却越发明确。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并不能让西方经济增速回到过去几十年我们那一代曾经拥有的水平。尽管如此,针对当前经济挑战的争论,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为启动经济增长而采取最好的周期性措施。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有所不同的分析:如果没有出现经济复苏,或者说,经济复苏要比过去微弱时,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其中夹杂的经济、政治和历史意义都须慎重考虑。没有对政治和历史知识的了解,经济学本身有可能会日益变成无根之木。不过,即使拥有了必备的知识,也仅仅有可能梳理出某些或许最终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停滞陷阱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无论如何,本书在开始部分将回溯我年轻时代的梦想,那些让我们奔向月球,畅想在火星上生活的梦想。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