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记忆

记忆

你就是你的记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量推荐。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澳大利亚)乔纳森·福斯特(Jonathan K.Foster) 著;刘嘉 译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596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有时记不清上周做了什么,却能记得童年往事,好像它们就发生在昨天?记忆如何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随着我们长大衰老它们又如何变化?记忆出错时会发生什么,他人能否操纵我们的记忆?乔纳森·福斯特编著的《记忆》这本迷人的小书汇集了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回答了上述问题以及关于记忆科学的其他重要问题,告诉我们记忆如何发生作用、为何没有记忆我们便无法生活,甚至教给我们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作者简介
乔纳森·福斯特,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神经心理学临床教授,埃迪斯科文大学认知神经学不错研究员,西澳大利亚大学神经心理学研究教授,詹姆斯-麦卡斯克爵士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心不错科学家,特雷森儿童健康研究所名誉研究员,西澳大利亚州卫生部神经系统科学中心顾问神经心理学家,同时也是私人执业者。在记忆领域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展工作二十余年。在记忆和神经心理学领域著有或编有《神经成像与记忆》(1999)、《记忆:解剖区域、生理网络与认知互动》(2004)、《心理学》(合著,2005)等作品,发表研究论文数篇。
目录
你就是你的记忆
记忆的图景
出其不意,使出绝招
记忆的偏差
记忆障碍
七幕人生
增强记忆力
索引
英文原文
摘要
序言
李量
心理学走进大众当中,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能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意识和大脑,科普读物功不可没。
不论是对于作为个体的人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记忆的重要性和神秘性都不言而喻。如眼前的这本《记忆》(Mem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开篇所言,没有记忆,“我们就会无法说话、阅读、识别物体、辨别方向或是维系人际关系”。事实上,除了这些,还会有其他更严重的后果:若没有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便无法确认自我;也就是说,我们就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一章的标题堪为点睛之笔—“你就是你的记忆”。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科学与哲学在山顶上相会时所踏登的石阶,就是记忆!
对于一般人来说,记忆是一件难以捉摸的事。而对专业人员来讲,谈清楚记忆的本质也绝非易事。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告诉读者,当你信心满满地自以为牢记了某个物体和事件时,真要细加回忆,往往只有支离破碎的印象。比如书中提到的硬币的例子,平日里几乎每日接触、看过了千万遍,大多数人依然难以回想出硬币的准确细节。古代哲人更是以从鸟舍里寻找特定的一只鸟来比喻追忆的难度。因此,记忆绝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迹,而更像大平原中的滚滚长河。
在介绍感官记忆时,作者特别提到了“鸡尾酒会”现象。在鸡尾酒会这样嘈杂的室内环境中,虽然同时存在着人的交谈、餐具碰撞、器乐之声等许多不同的声源,一般具有正常听力的人还是能够从所接收到的混合声波中注意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听懂目标语句。这种现象令人惊讶。事实上,自从科林·谢里(Colin Cherry)在上世纪50 年代首次提出“鸡尾酒会”问题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进行解答,但目前为止,尚无令人满意的答案。在我看来,认识“鸡尾酒会”问题之本质还在于认识信息掩蔽和利用知觉线索去掩蔽的本质,而听者利用不同的知觉线索来减少和消除信息掩蔽作用的认知操作又是一个脑科学最为核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感官记忆本身也有其复杂的时间结构。尽管作者没有就这个问题展开,但从字里行间中读者不难得到有趣的启发。
记忆似水的另一个含义是,记忆也是会出现偏差的,这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司空见惯。但在某些特别情形下,记忆的偏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犯罪调查中“目击者证词”的不真实性。事发现场的很多因素会对目击者造成影响,扭曲其记忆。此外,诱导性的提问方式也会加重这种扭曲,让人分不清真实的记忆与后期增添的虚假记忆。对于警察以及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来说,对虚假记忆的重视、考察和研究无疑有重大的意义。显然,记忆不是一个独立的认知功能。
将记忆划分成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主要过程,这是由古典时期的柏拉图提出,并一直沿用传袭,为当今的许多研究者所接受的划分方式。在这样的认识下,记忆变成了多重功能、多种组分的集合,而不再是混沌而固化的一团。本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贯穿始终强调记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实体。它既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受到人的偏见、印象、信仰、态度的左右;又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受到人的感官输入的影响。记忆从来不是人们对信息被动的接收和存放,而是被我们赋予意义,进而被我们的知识和偏见所改写!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一本小说中有句名言,大意是说我们经历一件事情的速度与遗忘它的强度成正比。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信息高速传输的互联网时代,不仅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接受到的信息也变得海量而又碎片化。对当代人而言,太快的遗忘是一件令人颇感无奈的事。如何增强记忆力?如何忘掉垃圾信息?作者在最后一章专门探究了这一问题。就“硬件”方面来说,目前我们似乎尚无可作为,而在“软件”方面,书中提到了一些颇具借鉴价值的记忆方式,如轨迹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言语记忆法,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迎考时的学习建议”。另一方面,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就一定完全是好事吗?书中通过著名记忆大师、俄罗斯记者舍列舍夫斯基的故事,说明了“无法忘却”的痛苦。史怀哲说“幸福无非就是身体健康、记性不佳”,这是以俏皮的方式表达的生活智慧。好在舍列舍夫斯基的痛苦是一种“奢侈”的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我们倒是可以先不去管它。
作者乔纳森·福斯特长年致力于记忆和记忆障碍领域的研究。这部作品基于数年积淀,堪为佳作,少有一本书能在如此短的篇幅内把记忆讲得如此透彻、有趣。我愿将这部杰作推荐给所有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一般读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