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汽车试验技术

汽车试验技术

  • 字数: 51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鋐 编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5-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08580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同济大学研究生教材:汽车试验技术》共分四篇二十五章,系统论述了汽车试验的整个过程,包括试验的基本理论、测试技术、汽车性能试验和试验数据处理。《同济大学研究生教材:汽车试验技术》凝聚了同济大学汽车实验室几十年的试验项目案例,并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实际状况及当代汽车试验技术,力求通过试验,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技术方法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阐述,对汽车试验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对开展相关汽车试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材:汽车试验技术》可用作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汽车试验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汽车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0绪论
0.1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
0.1汽车试验技术研究对象
0.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篇试验的基本理论
第1章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1.1测量系统
1.1.1测量的基本概念
1.1.2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1.1.3现代测量系统的特点
1.2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1.2.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
1.2.2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第2章相似理论
2.1相似定理
2.1.1相似的概念
2.1.2相似第一定理
2.1.3相似第二定理
2.1.4相似第三定理(也称Ⅱ定理)
2.1.5相似定理的用途
2.2相似准则的求法
2.2.1方程分析
2.2.2量纲分析法
第3章测量误差理论
3.1概述
3.1.1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3.1.2测量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3.1.3研究测量误差理论的任务
3.2随机误差
3.2.1统计直方图
3.2.2随机误差的特性
3.2.3标准误差与概率积分
3.3测量列与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3.3.1测量列的精密度参数
3.3.2有限次测量时测量列精密度的估计
3.3.3有限次测量时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3.4测量结果误差分析
3.4.1直接测量参数测定值处理
3.4.2间接测量的误差分析
3.5系统误差与疏失误差
3.5.1系统误差及其分类
3.5.2系统误差的判别方法
3.5.3疏失误差及处理准则
第4章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4.1正交试验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4.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工具——正交表
4.3试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第二篇测试技术
第5章应变测试技术
5.1应变片
5.1.1应变片基本概念
5.1.2工作原理
5.2应变片的特性
5.2.1应变片的基本特性
5.2.2应变片的动态特性
5.3应变仪
5.3.1应变仪的组成
5.3.2测量电桥
5.3.3应变仪的一些其他装置
5.3.4动态应变的标定
5.3.5测点位置确定
第6章拉(压)力和荷重的测量
6.1概述
6.1.1测力的基本方法
6.1.2压力测量
6.2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
6.2.1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6.2.2常用的弹性元件和贴片方式
6.2.3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6.3霍尔效应式压力计等
6.3.1霍尔效应及霍尔电势
6.3.2活塞式压力计及其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第7章扭矩测量
7.1测量扭矩的基本途径
7.2测量扭矩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7.3常用扭矩仪
7.3.1电阻应变片式扭矩仪
7.3.2相位差式扭矩仪
第8章流体流量测量
8.1流量测量的基本方法
8.2测量仪器
8.2.1容积式流量计
8.2.2速度式流量计
8.2.3节流型流量计
第9章位移与转速的测量
9.1位移测量
9.1.1电阻式位移计
9.1.2电感式位移计
9.2转速测量
9.2.1光电式转速计
9.2.2磁电式转速计
9.2.3转速脉冲测读方法
第10章温度的测量
10.1概述
10.1.1温标
10.1.2温度计分类
10.2接触式温度计
10.2.1热电阻温度计
10.2.2热电偶温度计
10.3非接触式温度计
10.3.1红外测温仪
10.3.2红外热像仪
第11章振动测量
11.1振动基础
11.1.1简谐振动
11.1.2复杂周期振动
11.1.3随机振动
11.1.4振动的测量
11.2测振传感器
11.2.1相对式测振传感器
11.2.2惯性式测振传感器
11.2.3非接触式测振传感器
第12章噪声测量
12.1声学基础
12.1.1基本概念
12.1.2噪声定义和分类
12.1.3衡量噪声的基本物理量
12.2噪声测量
12.2.1噪声测量的目的及内容
12.2.2基本测量系统
12.2.3测量传感器
12.2.4测量电路(极化测量电路)
12.2.5测量方法
12.2.6声强的测量
第三篇汽车性能试验
第13章汽车性能试验概述
13.1汽车性能试验的目的
13.2汽车性能试验的基本内容
13.3汽车性能试验的方法
13.4汽车性能试验的评价方法
第14章汽车动力性能试验
14.1道路加速性能试验
14.1.1试验方法
14.1.2测量参数
14.1.3测速方法
14.2车速试验
14.2.1最低稳定车速试验
14.2.2最高车速试验
14.3行驶阻力试验
14.3.1行驶阻力路试方法
14.3.2行驶阻力台架试验
14.4爬坡能力试验
14.4.1实际坡道法
14.4.2专用坡道法
14.5动力性能的室内模拟试验
14.5.1室内试验台分类
14.5.2测功机
14.6试验实例
14.6.1试验目的及试验条件
14.6.2试验方法
14.6.3试验数据
第15章汽车制动性能试验
15.1汽车制动性能的道路试验
15.1.1制动性能评价参数
15.1.2汽车制动性能的道路试验
15.1.3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性能试验
15.2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实例
15.2.1试验目的
15.2.2试验方法
15.2.3测量参数及测量设备
15.2.4试验结果
第16章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16.1基本参量测量
16.1.1重心高度
16.1.2转动惯量
16.1.3悬架K&C特性
16.1.4四轮定位参数
16.1.5转向系参数
16.2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
16.2.1试验准备
16.2.2直线行驶性能试验
16.2.3转弯行驶性能试验
16.2.4急促移线试验
16.2.5主观评价试验
16.3操纵稳定性试验仪器
16.3.1陀螺仪
16.3.2测力方向盘
16.4操纵稳定性试验实例
16.4.1稳态回转试验描述
16.4.2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6.4.3试验结果表达
16.4.4试验结论
第17章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17.1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
17.1.1人体的振动特性
17.1.2实际行驶中人体加速度测量
17.1.3试验方法
17.1.4平顺性评价方法
17.2平顺性脉冲输入试验
17.2.1试验目的
17.2.2试验方法
17.2.3评价方法
17.2.4试验案例
17.3悬架系统固有频率与相对阻尼系数测量
17.3.1试验方法
17.3.2数据处理方法
第18章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
18.1汽车可靠性与耐久性试验方法
18.1.1道路实车试验
18.1.2试验场试验
18.1。3耐久性室内台架试验
18.2整车台架道路模拟试验
18.2.1试验目的
18.2.2试验依据
18.2.3试验仪器设备
18.2.4道路载荷谱采集
18.2.5道路载荷谱编辑(采集数据分析处理)
18.2.6四通道台架道路模拟试验
第19章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19.1等速油耗试验
19.2多工况燃料消耗量试验
19.3直接挡全油门加速燃料消耗量试验
19.4限定条件下的平均使用燃料消耗量试验
第20章被动安全性试验
20.1碰撞试验设备及测量系统
20.1.1碰撞试验设备
20.1.2碰撞试验测量系统
20.2实车碰撞试验
20.2.1实车正面碰撞试验
20.2.2实车侧面碰撞试验
20.2.3其他实车碰撞试验
20.3滑车模拟碰撞试验
20.3.1冲撞型滑车模拟碰撞试验设备
20.3.2冲击反弹式滑车模拟碰撞试验设备
20.3.3发射型滑车模拟碰撞试验设备
第2l章试验计划与组织
21.1试验计划
21.2试验大纲
21.3试验报告
第四篇试验数据处理
第22章静态试验数据处理
22.1回归分析处理试验数据
22.1.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2.1.2一元非线性回归的转化
22.2试验数据的图像表示
22.2.1数据的整理
22.2.2坐标系的选择与分度
22.2.3回归线的描述
第23章动态试验数据处理
23.1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
23.1.1目视分类
23.1.2随机性检验
23.1.3平稳性检验
23.2采样及预处理
23.2.1采样
23.2.2频率混淆
23.2.3野点剔除
23.2.4趋势项消除
第24章信号处理理论简介
24.1信号的截断、能量泄漏及窗函数
24.1.1信号的截断及能量泄漏效应
24.1.2常用窗函数
24.2傅里叶变换
24.2.1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24.2.2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4.2.3FFT算法应用
24.3其他频谱技术分析
24.3.1细化谱分析
24.3.2功时谱分析
24.3.3最大熵谱分析
24.4滤波技术
24.4.1滤波器分类
24.4.2理想滤波器
24.4.3实际滤波器
24.4.4模拟滤波器的应用
24.4.5数字滤波简介
第25章幅值域分析
25.1信号的幅值统计
25.1.1载荷信号的峰值和谷值
25.1.2载荷信号幅值的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25.1.3载荷信号的有效值
25.1.4载荷信号的分布特性
25.1.5载荷信号幅值的计数法
25.1.6各种计数法的评价和选用
25.2工程载荷的获得
25.2.1平稳性检验
25.2.2计数法的选择
25.2.3按计数法统计处理
25.2.4载荷分布形的推断
25.2.5载荷累积频次图的合成
25.2.6总和累积频次图的扩展
25.3程序载荷谱的编制
25.3.1载荷分级
25.3.2确定试验子程序数及每个子程序的试验频次数
25.3.3略去低幅载荷缩短试验时间
25.3.4确定加载次序
25.3.5程序疲劳试验的强化及疲劳寿命推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