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艺术的边界

现代艺术的边界

  • 字数: 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潘公凯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446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现代以来,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确立起主流的价值体系和影响。尤其随着优选一体化与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化的成就与体系性知识快速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个现代语境当中而无法置身其外。就艺术领域而言,自西方现代主义兴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从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盛行至今也已有半个世纪。百年以来,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波澜壮阔,极大地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范围,丰富了审美领域的形态和结构,至今亦广为我们本土的艺术家采纳和接受。不过,随着弥散的波及,历时性的思潮流派演进转变为共时性的多元因素杂存,且与地域性的文化环境互动,体系性的知识进一步与原子化的个体混融,形成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通俗化的优选性景观。在这样的主流趋势下,艺术与生活还有没有边界?如果有的话,这个边界在哪里?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家,对此又应有怎样的反思和自觉?这些都是本书希望探讨的问题。
书中收录一篇作者考察西方当代艺术的论文,以及三篇近年来就艺术边界问题与丹托、舒斯特曼、贝尔廷的访谈,他们提出的“艺术的终结”、“艺术史的终结”等理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界深有影响,作者希望通过对谈,厘清概念,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从未而使中国的美术界能认清自身面对的问题,不盲目追随西方潮流,建立起中国艺术的自觉和主体性。

 
作者简介
潘公凯,1947年生于浙江宁海。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方面亲身参与中国水墨画、建筑、装置艺术的实践,一方面从事美术史论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别关注优选化语境下的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1991年10月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
目录
论西方现代艺术的边界
关于艺术边界问题的对谈
(一)对谈丹托
(二)对谈舒斯特曼
(三)对谈贝尔廷
代后记弥散与生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