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581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华语电影各区域间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陈犀禾主编的《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作者简介
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担任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中国区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CFRS(美国中国电影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研究,近年来承担“华语电影发展史”、“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华语电影:理论、历史与美学》专著,并在海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
通俗剧叙事范式下的田园归隐者:卜万苍及其电影研究
侯曜的《伪君子》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想象
帝国的乡村凝视与殖民的都会显影――以1937年“满映”制作的“文化映画”《光辉的乐土》和《黎明的华北》为例
“中华”公司、“国策电影”与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
试论《枯木逢春》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浅析“五四精神”与“延安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第二部分 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
早期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影像
亦步亦趋还是青出于蓝――中美电影声音创作影响力解析
重返1980年代:电影本体的“娱乐”位移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其海外评论
电影里的中国:世纪探索、冲突与争议
第三部分 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
不断增强华语电影的文化影响力
影像传奇与类型创新:华语电影发展史视野中的《血滴子》
方言喜剧与华语电影的跨区域流动:以《七十二家房客》为例
“他者”的想象――何非光与华语二战电影
华语电影中的“少林想象”:武侠文化传承下的少林电影及产业研究
第四部分 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
中日影像文化交流中的爱恨情仇
香港电影跨界发展
类型启蒙与意境想象:八十年代的“武打片”
光影的味道:“新电影运动”以后的台湾电影美学
“台语片”的文化符码与在地认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