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交换与路由技术/伍玉秀

数据交换与路由技术/伍玉秀

  • 字数: 51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伍玉秀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02-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587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及使用为背景,完整地展示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在企业网中的应用。全书共分别为网络基础知识、交换机配置与管理、路由器配置与管理以及网络安全配置与管理四大模块,主要内容包括:OSI参考模型,以太网的封装和解封装,以太网技术及IP数据交换技术;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交换式网络产生的原因,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生成树协议,VLAN技术,链路聚合,端口与地址绑定,三层交换技术;路由器的构成、分类、启动过程与接口类型,IP路由过程,路由的原理,路由器的配置过程,路由表的结构,路由协议的分类,RIP和OSPF的原理,OSPF单区域和多区域的配置以及多路由协议的重分布;远程接入技术中的广域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网关冗余技术的应用。本书集“教、学、做”为一体,知识精炼,可读性、实用性强,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设计、建设、管理、应用的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作为考取网络工程师相关认证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 录 前言 模块一 网络基础知识 第1章 认识网络 1.1 相关概念 1.2 网络的影响 1.3 网络的发展趋势 1.4 网络的组成 第2章 网络分层 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2 应用层 2.3 传输层 2.4 网络层 2.5 数据链路层 2.6 物理层 第3章 网络编址 3.1 认识IP地址 3.2 子网划分 3.3 规划和测试IP地址 3.4 IPv6 3.5 实训:使用ping和tracert命令 测试网络 模块二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第4章 认识交换机 4.1 交换机的构成 4.2 交换机的特性 4.3 交换机的数据交换方式 4.4 交换机初始配置 4.5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6 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 4.7 实训: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 第5章 VLAN技术 5.1 VLAN简介 5.2 Trunk和VTP 5.3 VLAN配置命令 5.4 实训:交换机的VLAN配置 第6章 生成树协议与链路聚合 6.1 生成树协议的基本知识 6.2 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命令 6.3 链路聚合 6.4 实训:交换机流量控制 第7章 三层交换机 7.1 三层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7.2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7.3 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 7.4 实训: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 VLAN间通信 第8章 交换机综合实训 8.1 实训1:组建虚拟局域 网 8.2 实训2:建立一个小型企业局 域网 模块三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第9章 认识路由器 9.1 路由器的组件 9.2 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9.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9.4 路由表 9.5 路由器的选择原则 9.6 实训:路由器基本配置 第10章 静态路由实现网络互连 10.1 静态路由 10.2 静态路由总结 10.3 默认路由 10.4 浮动静态路由 10.5 实训: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配置 第11章 动态路由协议 11.1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11.2 动态路由协议术语 第12章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12.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2.2 RIP 12.3 RIPv1 12.4 RIPv2 12.5 实训:配置RIP 第13章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 13.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3.2 OSPF 13.3 OSPF配置 13.4 更多OSPF应用 13.5 实训:OSPF路由配置 13.6 多区域OSPF 13.7 路由重分布 第14章 边界网关协议——BGP 14.1 BGP概述 14.2 BGP的工作原理 14.3 BGP的配置 14.4 IBGP和EBGP的配置 第15章 路由器管理与维护 15.1 路由器文件的备份、恢复和 升级 15.2 路由器IP管理 15.3 实训:路由器配置文件和IOS 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交换与路由技术 目 录 模块四 网络安全配置与管理 第16章 WAN技术 16.1 WAN概述 16.2 WAN封装 16.3 实训:PPP封装 第17章 访问控制列表 17.1 标准 ACL 17.2 扩展 ACL 17.3 命名 ACL 17.4 排除ACL故障 17.5 实训:基本访问控制列表 应用 第18章 网络地址转换 18.1 静态NAT和动态NAT 18.2 端口地址转换 18.3 NAT故障排除 18.4 实训:配置静态和动态 NAT 第19章 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 19.1 HSRP 19.2 VRRP 第20章 综合案例实施 20.1 案例背景 20.2 案例IP和VLAN规划 20.3 案例配置任务 20.4 案例配置实现 参考文献
摘要
前 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数据交换与路由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想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应用技术,必须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方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本书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教材以理论知识传播为主的模式,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组织编写,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增添了实时练习环节,每章都有模拟真实环境的实训,以便更好地满足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本书的内容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又密切关系实际,倡导“教中做、做中学、学中教”,突出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把握读者的已有知识背景,依据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以企业网络的组建过程为主线,分模块、按章节,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剖析完整网络的组建过程。主要内容包括:OSI参考模型,以太网的封装和解封装,以太网技术及IP数据交换技术;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交换式网络产生的原因,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生成树协议,VLAN技术,链路聚合,端口与地址绑定,三层交换技术;路由器的构成、分类、启动过程与接口类型,IP路由过程,路由的原理,路由器的配置过程,路由表的结构,路由协议的分类,RIP和OSPF的原理,OSPF单区域和多区域的配置以及多路由协议的重分布;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安全应用、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网关冗余技术以及广域网技术应用。    本书由伍玉秀、嵇静婵任主编,李若兰、封旭、钟文基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黄超、邓志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