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让学生真正改变的教育智慧
丁如许、郑学志、郑立平、赵坡郑重推荐! 第二序改变,打开学生教育的另一扇门
字数: 23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令军 著
出版日期: 2018-04-01
商品条码: 978756757391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知名班主任刘令军系统总结自己多年的带班经验和教育智慧,针对学生教育中的36个疑难问题,从“动机重新框定:让学习变得更主动” “模式重新框定:让教育变得更容易” “环境重新框定:让行为变得更自觉”“方向重新框定:让管理变得更高效”四个方面提供了破解之道。针对每一个教育难题,从“问题聚焦”“破解之道”“思路点拨”三个方面梳理了真正促进学生改变的教育智慧和技巧,给出了完整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刘令军,任教于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宁乡市刘令军德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创立教育预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班级管理研究。《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新班主任》等封面人物。出版有《如何管出好班级》《中学班主任的72个临场应变技巧》《打造初中很好班级的40个策略》。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班主任之友》等报刊发表班级管理类文章100多篇。在全国各地做德育号题讲座100多场。
目录
前言第二序改变1
第一章动机重新框定:让学习变得更主动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奖励4
如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10
如何将理想信念植入学生心中16
如何让学生远离网络游戏22
如何让在家里遭受漠视的学生重整旗鼓28
如何将学生的智力通道打开34
如何提高学生的“跛科”成绩41
如何介绍新转学的学生进班48
如何打造班级的英语口语特色53
第二章模式重新框定:让教育变得更容易
如何跟学生谈早恋62
如何跟学生谈感恩69
如何让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75
如何在班级内部形成团队合力81
如何跟假小子讲安全87
如何让从不写作业的学生写作业93
如何教育在课堂上口吐脏言的女生98
如何让学生的内心阳光起来103
如何提高班级的凝聚力110
第三章环境重新框定:让行为变得更自觉
如何让男生自觉打扫寝室卫生120
如何让学生主动打扫座位卫生126
如何让学生不敢懈怠130
如何让学生的手放下来136
如何整顿班级纪律141
如何让班级管理秩序有条不紊147
如何进行班级十星的遴选151
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157
如何改变自我中心的女孩163
第四章施力方向重置:让管理变得更高效
如何让书写马虎的学生把作业写工整172
如何转化总是跟老师对着干的学生178
如何阻止学生“凑对起哄”184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190
如何让学生自觉走人行道196
如何纠正学生的缺点202
如何处理班级失窃事件207
如何处理学生要挟事件213
如何形成家校合力220
摘要
序第二序改变教育是一种改变。学生迟到了,一批评就改正了,这是合乎逻辑的改变。但有一些特殊情形:老师教育了,努力了,学生却没有合乎逻辑地发生改变,形成困局。“你这个孩子,我批评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样?”“我为你费了多少心血,你怎么还没有改变?”“这个学生,我越请家长,他越调皮!”……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某些改变,有时就像我们解鞋带,一不小心拉错了带子,结果越用力解反而越紧,最后弄成了死结。这种死结的产生,不一定缘于学生过于顽劣,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弄错了施力方向。一、改变教育方式,困境突然“峰回路转”教室里放了一台饮水机,就放在前门的出口处。这本是一件好事,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接水。但好事也有弊端。一到下课的时候,学生蜂拥至饮水机前,其间难免有推推搡搡,学生水杯里的水总有一些抛洒出来,饮水机前的地面,从来就没有干过。在饮水机前放了一个水桶也无济于事。地上的灰尘与清水一混合,灰尘就变成了污泥,清水就变成了污水。坐在饮水机旁边的第一、二小组的第一个同学,就经常遭殃了。一不小心,作业本弄到地上,再捡起来,就已经是污黑一片。每次,我都在教室里大发雷霆:“你们接水的时候能不能小心一点?你看看,这作业本还能用吗?”甲生说:“我接水的时候,一些人拼命挤我,水就洒出来了!”乙生说:“一些人接水的时候,由于贪心,接得太满了,稍微碰一下水就洒出来了!”丙生说:“一些人接水的时候,先用水清洗一下水杯,清洗的水直接倒在了水桶外面!”……所有的人都在找别人的问题,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让我恼怒的是,雷霆之后情形并没有明显改观。第一、二小组的第一个同学的作业本,还是经常掉到地上。批阅作业的时候,一摞干净的作业本里,经常藏有脏兮兮的本子。事情陷入了困局:要将饮水机放在教室里,学生下课接水就一定会把水泼洒出来;水泼洒到地上,地面就一定会潮湿;坐在饮水机附近的学生,课本作业本只要掉到地上,就一定会被玷污。有一次,我正在上数学课。第二小组的小敏在翻动课桌上的书的时候,课堂作业本不小心掉了下去。再捡起的时候,封面上已经是黑乎乎一片。这次,我没有发火。我问小敏:“你的课堂作业本变成了这个样子,你有什么感受?”小敏说:“我好伤心呀!我一直都很小心地保护着数学课堂作业本,没想到今天它还是难逃一劫,被玷污了,我今天怎么交作业呀!”我拿起作业本,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请他们谈感受。甲生说:“看到小敏的作业本被玷污成这样,我也很难受。今天接水的时候,我水杯里的水也泼洒出来了一点点。后面的同学推搡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我自己不小心所致。”乙生说:“我坐在后排,下课接水的时候总排在后面。我害怕时间不够,就去挤了前面的同学。现在看来,前面同学的水泼洒了出来,我在外围用力挤是主要原因。”丙生说:“由于害怕没有水,我接水的时候水杯接得太满,我自私心太重了。”……所有人都反省自己,不指责别人。我问大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接水要进行分流。早读下课,第一、二小组接水,第一节下课,第三、四小组接水,以此类推。第二,接水的时候,请每一个同学都小心。大家看一看小敏同学的作业本,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作业本弄成这样,心疼不心疼?自此之后,教室里饮水机周围的地面,再也没有潮湿过。上面这个案例,本来我已经陷入困境,好像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脱困。但那天的数学课上,我没有说任何道理,也没有指责任何学生,我改变了教育方式,由训斥说教变成了让学生谈体验感受。没想到的是,当初训斥学生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盯着别人的问题,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让学生谈体验感受的时候,他们反而一个个反省自己,不再指责别人!教育一下子峰回路转!这正是我们在研究的一种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第二序改变理论源自《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作者是美国的三位资深心理咨询师:保罗?瓦茨拉维克 、约翰?威克兰德 、理查德?菲什。需要说明的是,该书讨论了心理治疗方面的大量案例,但又不限于心理治疗,而是探究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从方法论的层次提出了具有理论高度的指导意见,对解决日常生活和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深具启发性。我们的研究则是对原著的理论进行迁移和拓展——从“心理治疗”迁移到“教育管理”,从晦涩难懂的一个概念拓展为具体的操作方法。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条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凭借内里的一套规条系统去处理眼前出现的每一件事。所谓“规条系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理想、信念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处理事情的大脑指挥系统。比如,我组建工作室时,一位平时跟我私交甚好的老师找到我,希望能将他确定为学员。因为教育局发了通知,凡是工作室的学员,在晋升职称时可以加分,同时限定每个工作室的学员名额是30人。有人申请加盟本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这位老师根本就不符合我的选人条件。这位老师说:“刘老师,我也不参加你工作室的活动,你只给我一个学员身份就可以了!”怎么抉择?我的原则是:工作室是专业的学术团体,因此只选择真正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对那些将“学员身份”当成“福利待遇”的人,一律拒绝。尽管我为此得罪了这位老师,但是我维护的是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尽管我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使它不带任何功利性。再比如,有一次我根据领导的安排,策划了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有六位老师上了示范课,领导可能工作繁忙,忽略了给这六位老师一点报酬。后来,我反复跟领导申请,希望给他们一点课酬。有人说:“刘老师,你就不要固执了!一线老师不在乎这点钱的,有荣誉证书就很满足。”但我不这样认为,一线老师很辛苦,他们除了精神奖励,其实也盼望有一点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说起来很庸俗,但是能给领取者被组织重视的良好感觉。我执著地跟领导申请,后来领导尊重我的意见,给了老师们合适的报酬。我之所以这样偏执,缘于我的认识:那些真正站在一线坚持进行原创开发的老师,是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管理层应该狠狠地对他们好,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让优质的劳动获得优质的回报。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对积极做事的人的伤害,对教育、对学术的伤害。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里,都有自己行动的规条系统。我们每一个人的规条系统是很难改变的。比如,你如果要让我在组建工作室的时候,将那些真正研究学术的老师排除在外,却将那位将学员身份当成福利的老师留下,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的规条系统里,学术应该是纯净的,物质回报是学术研究的“副产品”,只有那些一开始就把学术当成兴趣和爱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在学术上创造成就。同样的道理,在教育实践中,一线老师之所以会遭遇一个又一个教育困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个人内里规条系统的力量太强大,它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是不是路就“堵死”了?没有!还有另外的路,那就是你可以观察分析对方的规条系统,改变自己的行为,顺应对方的规条系统,这样一来你所期待的改变就能变成现实。比如说,一位老师想加入我的工作室,以使自己获得评优晋级的加分。实现目标的方法,不是改变我的规条系统,而是改变他自己的行为——放弃晋级加分的功利思想,把自己变成一位真正的教育研究者、原创开发者。这样,他就顺应了我的规条系统——尊重学术,重视人才。同样的道理,在教育实践中,想要改变一个学生,如果之前无论怎么施力,都无法实现目标,那就不要再试图改变学生的规条系统。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己的规条系统里跳出来,进入学生的规条系统,这时你会迎来“峰回路转”。这种改变有点类似于汽车“换挡”。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变速杆在一挡,你使劲踩油门是没有用的,要让它快速奔跑起来,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变速杆从一挡取出来,逐步递加到五挡。这种改变,在教育管理中叫作“第二序改变”。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可以分为这两种:(1)第一序改变。用一般的管理就可以解决,不需要特别的技巧。比如学生不做作业,老师和家长就督促他做作业,甚至抽出时间来陪着他做作业,在家长和老师的“辛勤守护”下,孩子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了。这种改变,施力的出发点是教育者自己的规条系统,也就是说,教育者始终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因为他认为学生就应该这么做,不这样做就不是好学生。这种从自身规条出发的教育施力,只能改变对方规条系统比较薄弱的“问题”。如果对方的规条系统很强大,它就无能为力了。(2)第二序改变。它要求教育者跳出自己的规条系统,去洞悉、观察、研究对方的规条系统,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顺应对方的规条系统。当我们把对方的规条系统作为施力点以后,会发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之前一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居然能够轻松化解。三、只有简单易学的教育技术才具有推广价值当我跟教育同行们谈论第二序改变的时候,很多同行觉得很神奇,很想学习,但是心理上有顾忌:我能学会吗?我认为:一项教育技术如果做不到“简单易学”这四个字,那么就没有推广价值。要学好第二序改变,只要掌握好两个技术要点就够了。第一,洞察、分析对方在当下处理这件事情的规条系统。第二,尝试从自己的规条系统中跳出来,进入对方的规条系统,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以顺应对方的规条系统。下面以一个故事为例,进行详细解读:怎样将鸡关进笼子里?令汤姆烦恼不已的是他的邻居布劳斯太太家的鸡。自从布劳斯太太搬到汤姆家的隔壁,汤姆家花园里的花儿和青草便遭了殃,因为随布劳斯太太一起来的还有一群鸡。不要说汤姆每天上班不在家,就是他在家休息时,布劳斯太太家的鸡也会旁若无人地进入他家的花园,去糟蹋他家的花儿和青草。汤姆已经跟布劳斯太太说过多次了,让她请工匠做一个鸡笼,只要将鸡关进笼子,他家花园里的花儿和青草就不会遭到鸡的破坏了。布劳斯太太总是说,等她的丈夫有时间了就会亲自做一个鸡笼的。可是转眼好几个月过去了,布劳斯太太依然没有将鸡笼做好。每天,汤姆都会对着上天祈祷一番:请赐给布劳斯太太的丈夫一天时间吧,让他将他们家的鸡笼做好!作突然有一天,汤姆发现,布劳斯太太居然将鸡笼做好了。汤姆跟妻子安娜说:“上天终于赐给布劳斯太太的丈夫时间了,他把鸡笼做好了。现在他们家的鸡都关进了笼子,不会再来烦我们了。”安娜对汤姆说:“你说的不对,不是上天赐给了布劳斯太太的丈夫时间,让他做好了鸡笼,而是我让他做的鸡笼。”汤姆睁大了双眼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安娜说:“我每天早上都会在咱们家的花园里放上几个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鸡蛋,然后晚上又当着布劳斯太太的面把鸡蛋捡回来。这样过了几天后,布劳斯太太的丈夫便有时间做鸡笼了。”(摘自沈湘:《怎样将鸡关进笼子里?》,《当代文萃》,2007年第10期)在这个故事里,安娜和汤姆这一方的规条系统是:捍卫自己的权利,不允许别人侵犯我的利益。邻居家的鸡到我家的花园里来,糟蹋了我家的花儿和青草,这是侵犯了我的利益,所以必须阻止她这样做。而布劳斯太太这一方的规条系统是:自私自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我放养的鸡到邻居家的花园里去觅食,帮我把鸡给养好了,我完全没有必要把鸡关起来。正因为双方的规条系统是对立的,所以布劳斯太太的丈夫永远都找不到时间去做鸡笼子,因为她根本就不想做鸡笼子。双方都站在自己的规条系统里处理问题,反反复复交锋,陷入困局。后来安娜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行为,进入对方的规条系统:你很自私,你只想侵占别人的利益,那好,我现在就让你看看,你这样做,会有损失,那就是你的鸡会把蛋生在我的花园里,这蛋就归我了。布劳斯太太一看到鸡把蛋生在邻居家的花园里了,损失就大了,与鸡吃的那一点青草相比,简直是得不偿失,赶快做一个鸡笼子把鸡关起来。布劳斯太太的规条系统并没有改变,安娜的做法,只是顺应了对方的规条系统,行为一改变,鸡就关进了笼子里。四、工具在手,操作不难一些教育同行在研习第二序改变技术的时候,发现最难掌握的是:找到对方的规条系统以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换一个“挡位”,进入对方的规条系统。这个“换挡”的核心技术,就是重新框定。那么,什么是重新框定呢?这个名词听起来很专业、很晦涩,所以还得讲一个故事。2016年,我负责一个班主任工作坊的管理工作。最后一次线下研修活动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总结性的PPT,用一些照片来展示一下工作坊组建以来走过的历程。在做这个PPT的时候,突然蹦出一个灵感:如果把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情,做成一个表情包,是不是更能冲击大家的眼球?对于这个灵感,我有点沾沾自喜,立即行动。我就在工作坊组织活动时拍摄的照片里找那种特写镜头——微笑的,专注的,沉思的,凝重的。遗憾的是,这种特写的照片居然很少,找来找去,仅找到四张。怎么办?忙乎了大半天,难道就放弃这个创意?我打开开班仪式时拍的一张照片,无意中滚动鼠标上的滚轮,照片被放得很大,但由于是高清相机拍摄,照片仍然很清晰。我突然有了主意,在这张上百人的照片里,每个人的表情都是不同的,如果把每个人的表情截下来,再放大,不就是很多很多的特写表情了吗?我点了QQ上的截屏按钮,于是屏幕上就出现一个方框,我想截取哪一个人的图像,就用方框把那个人框住就行了!这就是重新框定!它的书面解释就是以新的视角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张一百多人的照片里,我需要哪一个人的表情,就用一个方框把这个人的图像框住。在这个框里,其他人就看不到了,我看到的只是这个人的特写镜头。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第二序改变的时候,重新框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截图。用截图的方式框定一个目标,作用有两个:一是聚焦。在教育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纷繁复杂,就像那张大照片一样,什么人都有,什么样的表情都有。如果我用一个框框住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表情,类比到教育实践中,就是框住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师生的视线就会聚焦到这个问题上,集中解决眼前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二是放大。一张一百多人的照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情,但是如果不是用特写的形式来呈现,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用一个方框把某个人的头像框住以后,原本看似不经意的表情,就有了特写的效果。比如,上文说到的作业本封面被玷污的案例,之前我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得太多太繁杂:有人倒水太满,有人在后面推推搡搡,有人不小心,等等。我批评这个,训斥那个,始终没有效果。后来,我只框定了“被玷污的作业本”这一个画面,并将其放大,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家都关注到作业本,由此触发了内心的反省。第二种方法,加框。同一张照片,放入红画框和蓝画框,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教育中,同一个学生,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不同的框把他框住,学生获得的感受就会不同。比如一个学生在一间杂乱无章的教室里,他会很浮躁,乱丢纸屑,随口吐痰,随意讲话,随便下座位。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愧疚感。但是如果将这个学生放到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里,他立马就会变得文明起来,将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就是因为他在不同的框里,在那个干净整洁的框里,他随便讲话,内心会有愧疚感。这就是第二序改变中的重新框定技术。具体来说,这项技术有四大工具:动机重新框定、模式重新框定、环境重新框定、方向重新框定。一线老师只要掌握好这四大工具,学会第二序改变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可以在学生教育实践中不再为各种班级管理棘手问题而头疼、抓狂。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