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论层次视域中的马克思道德思想

理论层次视域中的马克思道德思想

  • 字数: 18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李梅敬 著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279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是相当丰富、复杂与多维的,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气;有时是辩论的,有时是新闻的,有时是科学的,有时是讽刺的,有时是浪漫的,有时是分析的,有时是预言的。因此无论是从文本事实出发,还是从基于文本之上的阐释出发,或者是从文本延伸出来的思维出发,任何对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简单理解,都可能带来理解上的问题或者困境。
放眼全球,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伦理道德赖以存在的条件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为此,我们在珍视马克思道德理论深刻洞见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马克思道德思想的当代样态,建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作者简介
李梅敬,女,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上海市哲社规划办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各1项;参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课题、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课题各1项;在《伦理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江汉论坛》《湖南社会科学》《探索》《理论视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论文获上海市征文三等奖2项、上海市社联征文二等奖2项,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项;参编著作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社会科学报》、上观新闻、东方网等报刊媒体发表学术类及时评类文章20余篇。
目录
代序
绪论
第一章“马克思问题”发生史
第一节一场方兴未艾的争论
一、争论的缘起:正义之争
二、正义之争在国内
第二节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
一、从正义理论到道德理论
二、马克思道德研究中的“道德矛盾”
三、道德研究领域的“马克思问题”
第三节争论依旧方兴未艾
第二章争论的背景渊源及其再审视
第一节争论的背景渊源
一、争论的历史背景
二、争论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争论的再审视
一、再审视的视角
二、再审视的过程
三、再审视的结果
第三章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
第一节被遮蔽的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
一、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被遮蔽的现状
二、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被遮蔽的原因
三、解蔽马克思道德思想理论层次的尝试
第二节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概论
一、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内涵
二、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层次跃迁
三、马克思对不同层次道德的不同态度
第三节马克思道德思想理论层次的语境分析
一、最初语境:日常生活层面的道德语言
二、第二语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道德批判
三、第三语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维度
第四节从理论层次视角正观“马克思问题”
一、马克思与道德的实质兼容性
二、马克思道德思想的动态发展
三、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解高度
四、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理论境界
第四章马克思道德思想的继承、批判和超越式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理论的创建路径和方法
一、摆脱西欧文化传统,走向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二、超越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三、超越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道德继承
一、古希腊的善恶和幸福
二、中世纪的宗教道德
三、资本主义道德
第三节马克思的道德批判
一、马克思道德批判精神的思想启蒙
二、马克思道德批判之宗教批判
三、马克思的道德批判之异化批判
四、马克思道德批判之资本主义批判
第四节马克思的道德超越
一、超越一般意义的道德哲学
二、赋予“人”前所未有的地位
三、与众不同的理论层次
第五章马克思道德思想的重要地位
第一节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架构
一、道德理想: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二、现实世界:人的异化存在
三、必经路径:唯物史观
四、理想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第二节道德在马克思理论架构中的地位
一、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道德底蕴
二、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核
第三节马克思道德思想重要地位的彰显
一、从“道德虚无”到“伦理思想家”
二、从“不成熟思想”到高层次道德哲学
三、从“认识论断裂”到深层次延续
第六章马克思道德思想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理论意义
一、理论层次论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品质
第二节实践意义
一、对当下道德世界的反思
二、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反思
三、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
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