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

  • 字数: 1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 作者: 赵小刚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630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平谷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前列。2016年9月2日,中国会计报以《北京平谷:创新内控 内控创新》为题进行头版报道,特别指出平谷区内控评价信息化系统的正式运行与成功实施,弥补了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指标体系—基于财政专网的评价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空白。这一研究正是以赵小刚博士为代表的北京市平谷区财税人员研究结论的成果。可以说,本书的内容不仅得到市财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也已经引起部分省市财政部门的关注,他们都希望借鉴平谷模式管理经验,期待研究成果早日推广运用。
作者简介
赵小刚,女,1974年6月出生,目前任职于北京市平谷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从事经济监督工作,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管理学博士,教育硕士,文学学士,在“财政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会计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实践经验,在中文核心期刊、国际会议、《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会计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2013年赵小刚博士起着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研究,将内部控制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上下联动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探索乡镇内部控制管理。
目录
1绪论1
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目的3
1.1.3研究意义3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5
1.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7
1.3.1研究内容7
1.3.2研究方法10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12
2.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历程12
2.1.1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评价在国外的发展12
2.1.2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法规14
2.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基础15
2.2.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基本理论15
2.2.2内部控制理论18
2.2.3内部控制评价理论21
2.2.4系统论23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25
3.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构建25
3.1.1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25
3.1.2评价模型框架26
3.2基于全面动态循环模型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1
3.2.1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31
3.2.2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34
3.2.3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35
3.2.4指标体系的检查方法36
3.2.5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37
3.2.6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79
3.3本章小结90
4基于财政专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设计91
4.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91
4.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特色92
4.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的设计逻辑94
4.1.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97
4.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环境110
4.2.1服务端环境110
4.2.2客户端环境110
4.3本章小结111
5基于财政专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案例分析112
5.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适用范围112
5.1.1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112
5.1.2监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外部评价113
5.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应用要求113
5.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应用流程113
5.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作用116
5.4.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有利于
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116
5.4.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可用于单位绩效考评117
5.4.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可用于审计监督117
5.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应用案例117
5.5.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个体案例117
5.5.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综合案例122
5.5.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综合案例分析130
5.6本章小结134
6研究成果与展望总结137
6.1主要研究成果137
6.2研究展望139
参考文献142
附录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153
附录2A单位2015年下半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161
后记187
摘要
"2012年财政部下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初,我还在北京市平谷区财政局负责会计管理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单位(以下所称单位均指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单位层面控制组织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围绕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建设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为主要线索的业务层面控制进行全面流程梳理,风险点查找与防控,管理制度的出台及完善,各单位内部控制手册初步建成。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比推动实施工作更加棘手难办的课题,比如,如何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动态的全面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而是无缝落地,不断完善,取得实效,并建立能够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为了应对这些难题,我结合财政重大改革搞创新,说干就干,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三方面入手,利用管理学知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管控有效性评价问题,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2015年年底到平谷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工作后,从人大经济监督的角度继续深入研究并协助财政部门积极实践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一书的轮廓一天比一天清晰。 在本书于2016年5月初稿完成的一个月后,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在单位内控建设之前或初期阶段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摸底性评价,并列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本书在此基础上,结合财政部最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我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很多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的观点,这些内容都在参考文献中进行了列示,如有遗漏,请予谅解。 由于研究视野和研究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缘看到此书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行和朋友们不吝指教,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我将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认真修改完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