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识工程语言学

知识工程语言学

  • 字数: 5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鲁川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221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邮电大学研究生讲授“知识工程语言学”课程时所写的讲义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本书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员提供了所需的最必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和最有用的语言数据,包含对汉语特色的最新认识以及跟英语的对比。它凝聚了作者数十年从事知识工程领域科研工作和坚持不懈钻研语言学的心得。
    本书可供从事人工智能、知识工程、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英汉对比研究的教师和研究者参考,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鲁川,河南开封市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长期从事中文信息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窒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理解专业委员会委员兼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编委。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英汉对比、对外汉语教学等。出版的专著有((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Learn Chinese Through100 Sentence Frames》等,主编了《动词大词典(人机两用)》等。在《中国语言学报》、《汉语学习》、《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多次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信息处理用规范汉字字义统计和造词模式”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处理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句子语序模式”等。所设计的从汉字输入技术到对外汉语教学一条龙的“汉语自学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录
上篇  导论
  第1章  信息时代需要知识工程语言学
    1.1  信息
    1.1.1  信息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
    1.1.2  信息的定义
    1.1.3  人类文明的三个时代
    1.1.4信息时代的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知识经济
    1.2  知识
    1.2.1  信息有待于优化和系统化
    1.2.2  知识的定义
    1.2.3  知识的层次
    1.3  智能
    1.3.1  知识处理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1.3.2  智能的定义
    1.4  人工智能
    1.4.1  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初期的发展
    1.4.2  知识表示和自然语言理解应该紧密结合
    1.5  知识工程
    1.5.1  知识工程的提出
    1.5.2  初期的知识工程主要是专家系统
    1.6  自然语言理解
    1.6.1  自然语言的特点
    1.6.2  自然语言理解的难点及其原因
    1.6.3  自然语言的自释性和突破其理解难点的方法
    1.6.4  自然语言理解的进展拓宽了知识工程的范围
    1.7  知识工程语言学
    1.7.1  新兴的作为交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的融合
    1.7.2  知识工程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语言是知识的编码系统
    2.1  人类语言观的发展
    2.1.1  语言是人类跟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之
    2.1.2  语言是人类和计算机传递信息及实施控制的符号系统
    2.2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述知识的编码系统
    2.2.1  客观世界·认知世界·语言世界
    2.2.2  语言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2.3  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2.3.1  汉语和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2.3.2  汉语和英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差异
    2.4  认知模式对语言的制约
    2.4.1  认知模式对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制约
    2.4.2  认知模式对语言基本结构顺序的制约
    2.4.3  认知模式对语言类型的制约
    2.5  语言研究的观察视角和剖析平面
    2.5.1  语言研究的观察视角‰
    2.5.2  句子构件的剖析平面
    2.6  语言的优化发展和人类的国际通用语
    2.6.1  人类的语言正在逐步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
    2.6.2  人类文明史上最成功的通用符号系统
    2.6.3  衡量语言“科学性”的标准
    2.6.4  推荐汉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候选者
    2.6.5  国际通用语的基本条件
    2.6.6  汉语要持续优化才可能成为国际通用语
    2.6.7  “汉语一千字”成为通用语义符号的可行性
中篇  语言的库存单位
  第3章  语形学:语言的光波载体和视觉感知
    3.1  人类的刻写能力和文字的不同来源
    3.1.1  人类的刻写能力是创造文字的原动力
    3.1.2  汉语的文字是注重视觉信息的自源性文字
    3.1.3  英语的文字是注重听觉信息的他源性文字
    3.2  英语的拼写形式跟实际读音的关系
    3.2.1  英语拼写跟读音关系复杂的原因
    3.2.2  英语单个元音字母在四种音节类型中的读音
    3.3  汉字的字形演变
    3.3.1  汉字字形演变的主要阶段
    3.3.2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汉字
    3.3.3  现代通用汉字印刷体的字号和字体
    ……
下篇  语言的交际单位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