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实在问题

社会实在问题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02347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前言(H.L.凡?布雷达撰) 编者的话 序论(莫里斯?纳坦森撰)     第一部分  论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对人类行动的常识解释和科学解释   一  导论:经验内容与思维客体       1  常识构想与科学思维构想       2  社会科学诸构想的特殊结构   二  常识思维中的思维客体的构想     1  个体关于世界的常识知识是一个关于它的类型性的构想系统       2  常识知识及其蕴涵的主体间际特征     3  由常识构想的社会世界结构及其类型化       4  行动过程类型与人格类型   三  常识经验中的理性行动   四  社会科学构造的思维客体构想     1  关于主观解释的假设     2  社会科学家作为公正无私的观察者     3  常识行动模式构想和科学行动模式构想之间的各种区别       4  社会世界的科学模型     5  关于社会世界的科学模型构想的一些假设   五  关于理性行动模式的科学模型构想   六  结论   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构造 选择行动设计     一  行动的概念   二  设计的时间结构   三  目的动机和原因动机   四  幻想过程和设计过程   五  可实践性的基础     1  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     2  被从生平角度决定的情境   六  怀疑过程和提问过程     七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看那些有问题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   八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选择客体   九  在设计之间进行选择     十  柏格森的选择理论     十一  莱布尼茨的意志理论     十二  影响的问题     十三  总结和结论     第二部分  现象学与社会科学 现象学的某些最主要的概念   现象学与社会科学   胡塞尔对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 舍勒的主体间性理论和关于变形自我的一般主题   一  舍勒的人的概念   二  舍勒的“位格”概念   三  舍勒的主体间性理论     1  所涉及的问题     2  推理和移情作用     3  舍勒的变形自我知觉理论   四  批判性评论     1  作为先验问题的主体间性       2  作为世俗问题的主体间性     五  关于变形自我及其时间结构的一般主题   六  变形自我的知觉   七  与主体间性有关的视角问题   萨特的变形自我理论     一  萨特对实在论者和唯心论者研究主体间性问题的批判   二  萨特对胡塞尔、黑格尔以及海德格尔的批评       1  胡塞尔     2  黑格尔     3  海德格尔   三  萨特自己关于他人实存的理论   四  萨特关于身体的理论   五  论胡塞尔的他人理论   六  对萨特自己的理论的批判评论     第三部分  符号,实在和社会 论多重实在   一  日常生活世界的实在     1  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及其实用动机     2  人在外部世界中的自发生活及其某些表现形式     3  意识的张力与注意生活     4  “生动的自我”(ego  agens)的时间视角及其统一     5  日常生活世界的社会结构     6  实在在日常工作世界中的各种层次     7  作为最高实在的工作世界,原始焦虑,自然态度的悬置   二  多种实在及其构成   三  各种各样的幻想世界   四  梦的世界   五  科学理论的世界 语言,语言障碍与意识结构   一  戈尔德施泰因的语言理论   二  对语言障碍的哲学解释   三  关联和类型化   符号,实在和社会   一  导论   二  作为有意义的关系和符号关系之一般形式的接近呈现   三  处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世界及其各种维度、记号和指示   四  主体间际的世界及其各种接近呈现关系:指号   五  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超越:符号   六  论多重实在   七  符号与社会   八  结论 译名对照 中译者后记 (节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