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控制电机电磁兼容测试与抑制技术

控制电机电磁兼容测试与抑制技术

落地实用,全面对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阐述
  • 字数: 30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熊端锋 罗建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9-02-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178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落地实用,全面对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控制电机的基础理论、电磁兼容的基础、试验方法、测试标准、电磁兼容抑制技术等角度对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靠前部分为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电磁兼容基础和电磁兼容测试;第四部分为电磁兼容性抑制技术。本书可供高校电机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电机企业及检测认证机构的工程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部分控制电机基础章控制电机基础 1.1控制电机的定义与分类 1.2控制电机的技术概况 1.3常见控制电机原理 1.3.1伺服电动机 1.3.2步进电动机1.3.3直线电动机 1.3.4开关磁阻电动机1.3.5磁滞电动机1.3.6旋转变压器1.3.7超声波电动机 1.3.8自整角机1.3.9无刷直流电动机 1.3.10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 1.4控制电机标准体系概况 1.5控制电机电磁兼容技术概况第二部分电磁兼容基础第2章电磁兼容基础2.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2.2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2.3电磁干扰的危害2.4电磁骚扰的分类2.5电磁骚扰的时域与频域2.6电磁骚扰发生的机理2.6.1放电现象2.6.2感性负载的瞬变2.6.3功率电子器件的瞬变2.6.4反射现象2.7电磁骚扰产生干扰的模式2.8电磁兼容的传播特性2.9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2.10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2.11电磁兼容标准体系2.11.1IEC电磁兼容标准体系2.11.2电磁兼容标准2.12电磁兼容的测量单位2.13测量误差常识第三部分电磁兼容测试第3章电磁兼容测试基础3.1电磁兼容测试原理3.1.1辐射骚扰测试原理3.1.2传导骚扰测试原理3.1.3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原理3.1.4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原理3.1.5骚扰功率测试原理3.1.6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原理3.1.6抗扰度测试原理3.2电磁兼容测试场地3.3电磁兼容测试场地确认3.4电磁兼容测试设备3.5电磁兼容实验室认可第4章电磁兼容的基础测试方法4.1控制电机电磁兼容测试项目概况 4.2通用电磁骚扰发射和抗扰度要求 4.3辐射骚扰测量试验4.4传导骚扰测量试验4.5谐波电流发射试验4.6电压波动和闪烁测量试验4.7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4.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4.9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4.10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4.11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4.12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4.13工频磁场、脉冲磁场、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4.14振铃波抗扰度试验4.15汽车电子设备传导发射试验 4.16汽车电子设备辐射发射试验4.17汽车电子设备辐射抗扰度试验 4.18汽车电子产品传导耦合/瞬态抗扰度试验 4.19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4.20断续骚扰和喀呖声试验第5章控制电机电磁兼容测试的适用性5.1工科医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 5.2家用电器、电动工具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 5.3汽车及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 5.4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 5.5军用产品的电磁兼容测试 第四部分电磁兼容性抑制技术第6章电磁兼容性抑制原理 6.1接地 6.1.1参考接地 6.1.2设备接地 6.2屏蔽 6.3滤波 第7章提高产品抗电磁兼容性的元器件 7.1专用线路 7.2瞬变干扰吸收器件 7.3滤波器 7.4磁珠 7.5隔离变压器 7.6光耦 第8章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8.1控制电机电磁兼容设计的思路 8.2印制电路板基础 8.3印制电路板布局8.4印制电路板布线 8.5印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 8.6电缆线的选择、屏蔽和接地 8.7连接器及接口电路的选择 8.8控制器壳体的屏蔽 8.9元器件排布及布线问题参考文献
摘要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当下,以电动汽车、机器人、无人机、高精度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品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此同时, 控制电机及其系统作为这四类智能制造产品的核心驱动部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目前控制电机及其系统涉及电机本体的电磁设计技术、永磁材料的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应用技术、电磁兼容适用性技术、低不确定度和高精度的测试技术等核心技术。由于对电磁兼容认识上的不足,一些工程师在控制电机及其系统“源设计”时并未过多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因此目前市面上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控制电机的电磁兼容指标不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电机电磁设计、控制理论、电磁兼容分属不同的学科,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整体掌握控制电机及其系统五个核心技术的工程师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本书试图从控制电机的基础理论、电磁兼容的基础、试验方法、测试标准、电磁兼容抑制技术等角度对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阐述,以供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企业及检测认证机构的工程人员参考。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电机及其系统的基础知识,重点阐述这类电机及其系统涉及的电磁兼容的问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电磁兼容基础和电磁兼容测试,重点阐述电磁兼容标准、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标准的适用性等问题;第四部分为电磁兼容性抑制技术,重点阐述电磁兼容性抑制原理、提高产品抗电磁兼容性的元器件、电磁兼容超标的改进策略、电磁兼容设计要点等问题。本书由熊端锋、罗建统筹,负责全书的整体策划、设计和协调;上海大学 “千人计划”获得者罗建教授负责全书的审核,晗兆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熊端锋高级工程师负责全书的统稿;参与编写人员根据各自专长分工协作,共同编著完成。本书编写人员包括熊端锋、罗建、唐名钟、金实斌、洪颖、安伟、张颖、柳毛继和代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晗兆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扬子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唐为(上海)电机制造有限公司、首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麦巨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温岭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