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0-6岁儿童成长与教育笔记
传递老一辈育儿的智慧与经验,也给年青的父母提供一个范本
字数: 212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远方 著
出版日期: 2018-07-01
商品条码: 978756757572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若孩子在启蒙阶段未能教之以正,家长一辈子都会麻烦不断,懊悔不已。因此,抚育好生命之花,是家庭天大的事。
隔辈教养孩子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孩子父母和老一辈儿在养育观念上不尽相同,年轻父母既离不开家里老人的帮和带,又会因带娃琐事和老人摩擦不断。不少家庭为此焦虑不安、束手无策、疲惫不堪。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快乐地带好孩子呢?远方著的《老一辈儿的育儿经:0-6岁儿童成长与教育笔记》这本教育笔记,给初为爷爷、奶奶的呈献了一个生动的范例,也给初为父母的提供了一部“推荐阅读之书”。
作者简介
远方,本名李耀华,河南省新乡市人。长期从事机关工作,曾任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多年。爱好文学,出版有纪实性散文《走黄河》,为河南省作协会员。对幼儿教育多有研究。
目录
第一章 0―1岁
1 祝福
专家提示:三岁看大
2 婴儿的眼睛
专家提示:儿童有多种敏感期
3 忠实的听众
专家提示:多与宝宝说话
4 “帝王”的号令
专家提示:要学会“延迟满足”
作者感悟之一:千万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5 奶奶的“责任”
6 牵挂
7 孩子的一切都是好的
8 “一条大鲤鱼”
9 照像馆里的趣闻
10 大自然之子
专家提示:多让宝宝晒晒太阳
经典案例:俄罗斯儿童在大自然中成长
11 “五月的鲜花”
12 “父债爷还”
13 拥抱生活的人
14 被信赖的幸福
15 无悔的辛劳
16 开始“巡视”了
专家提示:要注意孩子爬行时的安全
17 爱上了电视广告
专家提示:不要让婴儿看电视
18 最让人担心的事
专家提示:带孩子看病要注意什么?
19 “破坏分子”
经典案例:爱迪生拆教具
作者感悟之二:让孩子爱动手,是家长的重要职责
20 “聪明的一休”
专家提示:怎样为婴儿选玩具
21 爱穿新衣服的婴儿
专家提示:给婴儿穿什么衣服好?
22 卫生间里的欢笑
专家提示:如何给孩子洗澡?
23 “天籁”
24 见风就长的秧苗
25 走出的惊喜
专家提示:慎用学步车
第二章 1―2岁
26 “一锤定音”
27 小小“运动员”
专家提示:孩子头面部碰伤处理
28 让孩子撒撒娇
29 断奶
专家提示:断奶后的营养
30 “模仿家”
典型案例:埃里克钓鱼
作者感悟之三: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31 可爱的“狡黠”
32 吃饭上的“疲劳战”
专家提示:孩子不爱吃饭、吃蔬菜怎么办?
经典案例:小托比爱吃饭了
33 找保姆
专家提示:孩子发烧的物理降温法
34 勤奋的“学生”
35 第一声呼唤
36 “老抠”
37 孩子的“至爱”
专家提示:让孩子多接触水和沙子
38 成长的脚步
39 人小也懂大道理
专家提示:孩子喜欢吃零食怎么办?
40 在唐宋诗词的香梦里
41 乖巧的孩子
42 “缠人精”
43 “自恋”
44 调皮鬼
45 再小也有自尊心
经典案例:孩子是有尊严的
作者感悟之四:像尊重成人那样尊重孩子
46 “小厨师”
专家提示:婴幼儿烫伤后的处理
47 最讲“认真”的人
48 孩子的语言
49 勇敢是鼓励出来的
专家提示:养儿养女法不同
50 欢乐时光
第三章 2―3岁
51 精力充沛的“活动家”
专家提示:如何让孩子按时睡觉
52 孩子上了幼儿园
专家提示:如何为孩子选择幼儿园
53 离别情
54 幼儿亦有是非观
55 请放开孩子的手脚
专家提示:鱼缸法则
56 “我会包饺子啦!”
经典案例:洛克菲勒从小劳动的故事
57 捉迷藏也是学习
58 陪玩的层次
59 让孩子的父母做教育的主角
专家提示:父母在家教中的角色
作者感悟之五:请接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60 小脑筋会转弯了
61 不怕打针的“小男子汉”
62 “故事迷”
专家提示:睡前一定要给孩子讲故事
63 孩子的愿望
专家提示:同是十句话,却决定了孩子一生不同的命运
经典案例:南风的力量
64 吃咖啡豆的风波
65 对孩子动粗危害大
专家提示:孩子打不得
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和一只羊
66 学会拒绝
专家提示:让孩子听话的“筹码”
67 “小医生”“小老师”
68 知道疼人了
69 “睡时比醒着还精”
70 说话又有进步了
71 给孩子写封表扬信
经典案例:罗森塔尔效应
作者感悟之六:一丝一毫都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72 三岁的孩子
第四章 3―6岁
73 孩子的“梦想”
经典案例:牧羊人和他的两个孩子
74 打牛奶的故事
75 请珍重孩子的感情
76 孩子的荣耀
77 愤怒的“小鸟”
78 “今天我感到特别幸福!”
79 培养兴趣未必要“达标”
专家提示:如何确认孩子突出的兴趣?
经典案例:小威斯特画画
作者感悟之七:呵护幼儿的兴趣,比学知识更重要
80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专家提示:孩子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81 客厅不乱了
82 爱表演的孩子
83 献一朵玫瑰给爷爷
84 “走,买书去!”
专家提示:适合0-6岁孩子听、读的书
作者感悟之八:让孩子爱上书,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85 孩子越提问越多,真好!
专家提示:狼性法则
经典案例:从观察蚂蚁开始
86 睡前“三部曲”
专家提示:喝牛奶可以催眠
87 让写作业成为快乐的事情
88 “我得奖状啦!”
89 家长可怕的转变
专家提示:多元智力理论与儿童成长
作者感悟之九:耐心、耐心、再耐心!
90 训练孩子按规则办事
91 不能让孩子遇难而退
92 带着小孙子去旅游
93 做错了,就要道歉
94 给孩子的心田播上善良的种子
作者感悟之十:培养孩子正直善良的品质,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
95 兴趣班,上,还是不上?
专家提示: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的最佳年龄
96 一句玩笑惹的“祸”
专家提示:学习成绩主要不是由老师决定的
97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专家提示:孩子放学后,家长问什么
98 又是桃红柳绿时
摘要
自序教育好孩子,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范畴里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呢?笔者以为,学校(幼儿园)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辅助,家庭教育是核心。尤其是在孩子的婴、幼年和少年时期,更是如此。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终身的“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长久,也最重要。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可以弥补;社会教育的弊端,家庭可以矫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就是孩子全部教育的组织者,责任不可谓不大。然而,有的家长却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给了学校(幼儿园),把对孩子的热望都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学校(幼儿园)和老师固然重要,可是,他们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难以激发和保持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磨炼不了孩子坚强的意志,也保证不了孩子有良好的品行,更给不了孩子长久的幸福感。所以,古人说:“不知教,自弃其家也。”(宋·袁守)“有儿不教,不如无儿。”(宋·程颐)德国的教育家卡尔·威特也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养育可谓重中之重。据科学家研究,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只有成人的25%;至3岁,达到80%;而6岁孩子的脑容量,已接近成人。所以,6岁之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若能给婴、幼儿以足够合理的营养和外部科学的刺激,对培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十分重要,错过了就难以弥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最为迅速。7岁前,是培养孩子智力的关键期。在此期间,若能广泛开发孩子的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对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非常有效,家长不可轻视。教育专家说,1-3岁是孩子的模仿期。孩子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等,以后就很难改变。所以,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不能放任自己。孩子越小,教育越重要,效果也最好。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小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所以说,对六七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色列人就深谙此道。据有关资料介绍,以色列人在孩子3岁以前,其母亲大都要请假回家,专司抚育孩子之职。在这一点上,很值得我们学习。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许多的问题,有人将其归纳为三个“依赖”:即依赖感觉而不是依赖科学,依赖专制而不是依赖自信,依赖打骂而不是依赖智慧。而这三个“依赖”,恰恰是教育孩子的大敌。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有次品或废品,但那只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几的问题。而一个家庭出一个次品或废品,那可是百分之百的大问题,那将是一个多么残酷而惊骇心目的场景啊!所以有人说,一个家庭里,绝对不能出次品,更不能出废品!教育好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事业。即使你的其他事业再成功、再辉煌,都弥补不了你教子失败的遗憾!故北齐的颜之推说:“父当以教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尤其是每一对年轻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岂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不当?就目前来说,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视的。但由于年轻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或很少有大块的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妈妈生,奶奶养,爷爷来教育,爸爸来欣赏”,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由隔代来养护孩子,虽然这些老人都有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有关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经验层出不穷,如果还固守着传统的那一套办法,即使好哄歹说,孩子也不一定听话;即使累得腰酸腿疼,孩子的父母也不一定满意。这就需要学习,需要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如此,才能轻松快乐地带好孩子,才能让年轻的父母更放心,才能使自己的付出有所值,从而无怨无悔。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和许许多多照看隔代幼童的老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当我和老伴儿在欣喜于“荣升”爷爷、奶奶的同时,也不得不陷入平淡、繁琐,且日复一日的照看小孙子的杂务中。对此,有过无奈,有过烦恼,甚尔有过叹息。然而,当一旦明白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无可推托、不得不如此的义务时,那浮躁的心也就静了下来。而这一“静”可了不得,不仅使自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孙子的柔弱与可怜、纯真与可爱,而且还蓦地发现,他竟是那么的灵动,那么的聪慧,那么的有趣,并进而认识到,这是一个神奥无比、变化莫测,值得认真观察、研究和慎重对待的活泼的、且日日都在生长和变化的神奇的小生命体!于是,便有了为家、也为国育才的庄严感和神圣感,有了观察与感悟、阅读与借鉴、请教与交流。6年的观察,6年的学习,6年的实践,也就有了这部教育笔记。这部教育笔记,虽然记录的只是我的小孙子,但却融铸了三代、乃至四代的教育实践与感悟:父辈对自己的教育,我对儿子的教育,儿子对孙子的教育,以及我对小孙子的教育,还有对社会上家教的感受与思考等。其中,有成功,也有教训,但更多的,却是带孩子的轻松与快乐、幸福与满足。本来,那原先的一本本记录,只是想给小孙子留下其婴幼时期成长的痕迹。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乡市家庭教育协会顾问赵海山,新乡市育才幼儿园园长、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会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陈钰,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李韶山,红旗区张庄社区医师左继强等专家和朋友,都鼓励我能整理成书,以奉献社会。我一想,也有道理,说不定还能发挥一点正能量。于是,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整理。诸位专家也热情相帮,为本书提供专业资料,撰写“专家提示”,并对书中的有关理论观点进行审定。初稿出来后,刘林成、高国新、史德祥、阎霜、安庆等作家还提出了不少的修改意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便有了此书。只是由于本人水平所限,还须请方家斧正。作 者二O一六年十月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