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弹性力学手册

弹性力学手册

  • 字数: 1141.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日)中原一郎;关正西 等;(日)渋谷寿一 等 著;王铁军 审校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05605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手册的形式总结了弹性理论及其应力分析方法,回避了难解的数学表达,简明易懂地做了阐述,并有多个案例分析。内容涉及弹性理论的所有领域,基础资料全面,汇集了作者的许多研究成果。对从事力学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本很好实用的工具书。
目录
译者的话
出版前言
编者序
绪论弹性学历史
1弹性学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以前)
1.1弹性学的萌生
1.2弹性基本方程的建立(19世纪前半期)
1.3基于弹性基本方程的应力分析的开始(19世纪后半期)
1.4参考图书
1.5参考文献
220世纪前半期(1900—1945年)弹性理论的进展
2.1(1)等截面杆的扭转理论
2.2(2)等截面杆的弯曲理论
2.3(3)平面应力理论
2.4(7)三维应力
2.5(8)热应力
2.6参考文献
320世纪后半期(1945—1970年)弹性理论的进展
3.1(3)平面应力理论
3.2(7)三维应力
3.3(8)热应力
3.4(9)冲击应力(1965年以前)
3.5日本的研究(1970—1982年)
3.6参考义献
4日本的研究
4.11897年(明治30年)—1945年(昭和20年)
4.21945年(昭和20年)—1970年(昭和45年)
4.31970年(昭和45年)—1982年(昭和57年)
5材料力学历史
6弹性力学相关图书
6.1国外图书
6.2国内图书
第1章弹性学基础理论
1.1弹性学
1.1.1何谓弹性学
1.1.2弹性学和叠加原理
1.1.3SI单位制
1.2应力
1.2.1应力分量
1.2.2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
1.2.3主应力和主剪应力
1.2.4莫尔应力圆
1.3应变
1.3.1位移分量和应变分量
1.3.2应变分量的坐标变换和主应变
1.3.3体积应变
1.3.4对数应变
1.3.5有限应变
1.4应力和应变关系
1.4.1应力和应变关系(本构方程)
1.4.2胡克定律(线性弹性体)
1.4.3纵向弹性模量,横向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的关系
1.4.4体积弹性模量
1.4.5应力和应变关系(线弹性体。胡克定律)的其它表示法
1.4.6应力—应变关系(平面应力状态)
1.4.7应力—应变关系(平面应变状态)
1.5弹性基本方程
1.5.1应力平衡方程
1.5.2边界条件
1.5.3应变协调方程
1.5.4应力协调方程
1.5.5位移方程
1.5.6弹性问题精确解
1.5.7弹性问题解的唯一性
1.5.8圣文南(Saint—Venant)原理
1.5.9圆柱坐标中的弹性基本方程
1.5.10球坐标中的弹性基本方程
1.6一般正交曲线坐标系
1.6.1一般正交曲线坐标(α,β,γ)中的诸公式
1.6.2圆柱坐标(r,θ,z)中的诸公式
1.6.3球坐标(R,θ,ψ)中的诸公式
1.6.4偏长回转椭球体坐标(α,β,γ)、(q,p,γ)中的诸公式
1.6.5偏平回转椭球体坐标(α,β,γ)、(ξ,η,γ)中的诸公式
1.7调和函数和双调和函数
1.7.1调和方程式和双调和方程式
1.7.2直角坐标(x,y)的调和函数
1.7.3极坐标(r,θ)的调和函数
1.7.4直角坐标(x,y,z)的调和函数
1.7.5圆柱坐标(r,θ,z)的调和函数
1.7.6球坐标(R,θ,ψ)的调和函数
1.7.7偏长回转椭球体坐标(α,β,γ),(q,p,γ)的调和函数
1.7.8偏平回转椭球体坐标(α,β,γ),(ξ,η,γ)的调和函数
1.8第1章相关问题
第2章二维弹性理论
2.1平面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
2.1.1平面应力状态的弹性基本方程
2.1.2平面应变状态的弹性基本方程
2.1.3平面应力状态与平面应变状态的关系
2.2直角坐标中的二维弹性理论
2.2.1Airy应力函数(直角坐标)
2.2.2长方形板的单向拉伸
2.2.3长方形板的双向拉伸
2.2.4承受弯曲载荷的长方形板
2.2.5受集中载荷作用的悬臂梁
2.2.6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
2.2.7承受分布载荷的长方形板
2.2.8承受分布载荷的无限长带板
2.2.9承受分布剪力载荷的无限长带板
2.2.10半无限长板的位移、应力表达式
2.2.11承受均布压力的半无限板
2.2.12表面承受集中载荷的半无限板
2.2.13承受半圆状分布压力的半无限板
2.2.14承受线性分布载荷的半无限板
2.2.15表面承受集中力矩的半无限板
2.3极坐标下的平面应力理论
2.3.1极坐标的Airy应力函数
2.3.2受均布压力的圆板及圆柱
2.3.3圆孔面受内压的无限板及无限体
2.3.4受内外压作用的中空圆板和中空圆筒
2.3.5受内外压作用的热压配合圆筒
2.3.6缠绕钢带的圆筒
2.3.7端面内受弯矩作用的部分圆轮
2.3.8端面受剪切载荷的部分圆轮
2.3.9受轴向集中载荷的楔及半无限板
2.3.10受横向集中载荷作用的楔及半无限板
2.3.11受集中力矩作用的楔及半无限板
2.3.12受相向分布载荷或相向集中载荷的圆板(极坐标解法)
2.3.13带有圆孔板的平面应力问题
2.3.14有圆孔的带状板的平面应力问题(Howland方法)
2.3.15有半圆切口的半无限板的拉伸
2.3.16受集中载荷的无限板
2.3.17位错应力场
2.4使用复变应力函数的二维弹性理论
2.4.1复变应力函数(直角坐标(x,y),z=x+ij)
2.4.2合应力与合力矩
2.4.3复变应力函数的性质
2.4.4复变应力函数(极坐标(r,θ),z=reiθ)
2.4.5复变应力函数(正交曲线坐标(1)((α,β),ζ=α+iβ))
2.4.6复变应力函数(正交曲线坐标(2)((α,β),ζ=αeiβ))
2.4.7受集中力和集中力矩作用的无限板
2.4.8顶点处受集中力的楔
2.4.9受集中载荷作用的半无限板
2.4.10受分布载荷作用的半无限板(Westergaard应力函数)
2.4.11表面受均布载荷的半无限板
2.4.12表面受均布切向载荷的半无限板
2.4.13带有圆孔的无限板的单轴均匀拉伸
2.4.14带有圆孔的无限板的双向均匀拉伸
2.4.15圆孔面受分布剪力作用的无限板
2.4.16内外面受压的圆板
2.4.17无限板中沿其圆形填充物半径方向作用集中载荷(Hetenyi解)
2.4.18受集中载荷的双层半无限板(Hetenyi解)
2.4.19无限板中沿其圆形填充物切线方向受集中载荷(Hetenyi解)
2.4.20切线方向受集中载荷的双层半无限板(Hetenyi解)
2.4.21椭圆坐标的平面应力问题
2.4.22带有椭圆孔的无限板单轴均匀拉伸
2.4.23有双曲线状切口板的单向均匀拉伸
2.4.24双极坐标的平面应力问题
2.4.25受内外压的偏心圆板
2.4.26圆孔面受内压的半无限板
2.5半无限板的混合边值问题
2.5.1复变函数的函数值和边界值
2.5.2半无限板的边界值问题
2.5.3半无限板的载荷条件
2.5.4Plemelj公式
2.5.5希尔伯特问题
2.5.6傅里叶积分与柯西积分的关系
2.5.7受分布载荷的半无限板
2.5.8光滑平底刚体冲头压入半无限体(1)
2.5.9光滑平底刚体冲头压入半无限体(2)
2.5.10因光滑平底刚体冲头作用而受到弯曲的半无限板(1)
2.5.11因光滑平底刚体冲头作用而受到弯曲的半无限板(2)
2.5.12光滑楔状刚体冲头的压入
2.5.13光滑抛物线状刚体冲头的压入
2.5.14平面状刚体冲头贴紧压人半无限板(1)
2.5.15平面状刚体冲头贴紧压人半无限板(2)
2.5.16因贴近的平面刚体冲头而受到弯曲的半无限板
2.5.17受内压作用的无限板内的Griffith裂纹(1)
2.5.18受内压作用的无限板内的Griffith裂纹(2)
2.5.19受内压作用的无限板内的Griffith裂纹(3个Westergaard复变应力函数)
2.5.20部分张开的Griffith裂纹(受弯曲的Griffith裂纹)
2.5.21有两个裂纹的无限板
2.6保角映射的平面应力问题
2.6.1保角映射
2.6.2Schwarz—Christoffel’s保角映射
2.6.3正方形板、长方形板或者有正方形孔的无限板映射为单位圆的映射函数
2.6.4使用保角映射的复变应力函数
2.6.5复变应力函数的边界条件
2.6.6受均布压力的圆板
2.6.7圆孔面受内压的无限板
2.6.8受一对相向集中载荷作用的圆板(复变应力函数解法)
2.6.9有正方形孔的无限板单轴拉伸
2.6.10用映射函数的复变应力函数解法(一般解法)
2.6.11受一对相向集中载荷的长方形板
2.7第2章相关问题
第3章等截面杆的扭转
……
第4章等截面梁的弯曲
第5章平板的弯曲
第6章三维弹性理论
第7章弹性接触理论
第8章热应力
第9章动弹性理论
第10章应变能
第11章各向异性弹性理论
附录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