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电子封装与互连手册(第四版)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哈珀 著,贾松良 等译 著
出版日期: 2009-07-01
商品条码: 9787121088445
版次: 0
页数: 0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电子封装与互连手册(第4版)》是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电子封装与互连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是在系统设计的开始阶段就必须进行综合设计的考虑因素。《电子封装与互连手册(第4版)》第一部分包含电子封装的基本技术,即当代电子封装常用的塑料、复合材料、粘结剂、下填料与涂敷料等封装材料,热管理,连接器,电子封装与组装用的无铅焊料和焊接技术;第二部分为电子封装的互连技术,包含焊球阵列、芯片尺寸封装、倒装芯片粘结、多芯片模块、混合微电路等各类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及刚性和挠性印制电路板技术;第三部分为高速和微波系统封装。
作者简介
译者:贾松良蔡坚沈卓身编者:(美国)CharlesA.Harper
目录
第1章塑料、弹性体与复合材料
1.1引言
1.2基础知识
1.2.1聚合物定义
1.2.2聚合物的类型
1.2.3结构与性能
1.2.4合成
1.2.5术语
1.3热塑性体
1.3.1丙烯酸树脂
1.3.2氟塑料
1.3.3酮树脂
1.3.4液晶聚合物
1.3.5尼龙
1.3.6聚酰胺酰亚胺
1.3.7聚酰亚胺
1.3.8聚醚酰亚胺
1.3.9聚多芳基化合物和聚酯
1.3.10聚碳酸酯
1.3.11聚烯烃
1.3.12聚苯醚
1.3.13聚苯硫醚
1.3.14苯乙烯类聚合物
1.3.15聚砜
1.3.16乙烯基树脂
1.3.17热塑性混合物与共混物
1.4热固性体
1.4.1烯丙基树脂
1.4.2双马来酰亚胺
1.4.3环氧树脂
1.4.4酚醛树脂
1.4..5聚酯
1.4.6聚氨酯
1.4.7硅氧烷(硅橡胶)
1.4.8交联热塑性体
1.4.9氰酸酯树脂
1.4.10苯并环丁烯
1.5弹性体
1.5.1性能
1.5.2弹性体的类型
1.5.3热塑性弹性体(rTPE)
1.6应用
1.6.1层压板
1.6.2模塑和挤出
1.6.3浇铸和灌封
1.6.4粘结剂
1.6.5有机涂层
1.7参考文献
第2章粘结剂、下填料与涂敷料
2.1引言
2.2流变学
2.2.1流变响应与行为
2.2.2流变的测量
2.3粘结剂体系的固化
2.3.1热固化
2.3.2紫外(UV)固化
2.3.3变频微波辐射固化
2.3.4吸潮固化
2.4玻璃化转变温度
2.5热膨胀系数
2.6杨氏模量
2.7应用
2.7.1粘结剂(贴片胶)
2.7.2下填料
2.7.3导电胶
2.7.4热管理
2.7.5保形涂层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第3章热管理
3.1引言
3.2为什么需要热管理
3.2.1温度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3.2.2温度对物理结构的影响
3.2.3失效率
3.3热流理论
3.3.1热力学第二定律
3.3.2传热机理
3.3.3瞬态热流
3.4热设计
3.4.1设计过程
3.4.2选择冷却技术
3.5热沉
3.5.1热沉介绍
3.5.2热沉粘结材料
3.5.3热沉选择
3.5.4空气冷却
3.6电路卡组件冷却
3.7高热负载的冷却
3.7.1ccA的贯通(径流)冷却
3.7.2冷侧壁冷却
3.7.3冷板
3.7.4射流喷射冷却
3.7.5浸没式冷却
3.7.6微沟道冷却
3.8特殊冷却装置
3.8.1热电冷却器
3.8.2热管
3.9热模拟
3.9.1有限元方法
3.9.2有限差分方法
3.9.3流动网络模型
3.9.4计算流体力学
3.9.5主要软件要求
3.10热管理
3.10.1直接温度测量技术
3.10.2红外热成像
3.10.3液晶显微量热计
3.10.4光纤温度测试探针
3.10.5间接温度测量技术
3.10.6x射线成像
3.10.7声学显微成像
3.10.8热测试芯片
3.1l参考文献
第4章连接器和互连技术
4.1连接器综述
4.1.1连接器功能
4.1.2连接器的应用:互连的级别
4.1.3连接器类型
4.1.4连接器应用:信号和功率
4.1.5连接器结构
4.2接触件接口
4.2.1接触接口形态和接触电阻
4.2.2接触接口形态和机械性能
4.2.3小结
4.3接触镀层
4.3.1接触镀层和腐蚀防护
4.3.2接触镀层和界面的优化
4.3.3贵金属镀层综述
4.3.4非贵金属镀层
4.3.5接触镀层的选择
4.3.6小结
4.4接触簧片
4.4.1接触簧片和电气要求
4.4.2接触簧片和机械要求
4.4.3接触簧片材料的选择
4.4.4小结
4.5连接器外壳
4.5.1电气功能
4.5.2机械功能
4.5.3环境屏蔽(保护)
4.5.4应用要求
4.5.5材料选择
4.5.6小结
4.6可分离的连接
4.6.1接触件设计
4.6.2应用问题
4.6.3小结
4.7永久连接
4.7.1电线和电缆的综述
4.7.2印制电路板结构的综述
4.7.3电线/电缆的机械永久连接
4.7.4绝缘位移连接
4.7.5印制电路板的机械永久连接
4.7.6机械永久连接小结
4.7.7焊接连接
4.8连接器应用
4.8.1信号应用
4.8.2电源应用
4.9连接器的类型
4.9.1板对板连接器
4.9.2线对板和线对线连接器
4.9.3同轴连接器
4.9.4连接器类型小结
4.10连接器试验
4.10.1连接器试验
4.10.2试验的类型
4.10.3估算连接器的可靠性
4.11参考文献
第5章电子封装与组装的焊接技术
5.1引言
5.1.1定义
5.1.2表面安装技术
5.1.3工业发展趋势
5.1.4交叉学科和系统方法
5.2软钎焊材料
5.2.1软钎焊料合金
5.2.2锡铅合金的冶金学
5.2.3软钎焊料粉
5.2.4机械性能
5.3焊膏
5.3.1定义
5.3.2特性
5.3.3钎剂和助焊
5.3.4钎剂活性
5.3.5水溶性钎剂
5.3.6气相钎剂
5.3.7免清洗钎剂
5.3.8水溶性钎剂和免清洗钎剂的对比
5.3.9流变学
5.3.10配方
5.3.11达到系统高可靠性的焊膏设计和使用原则
5.3.12质保检测
5.4软钎焊方法
5.4.1分类
5.4.2反应与相互作用
5.4.3工艺参数
5.4.4回流温度曲线
5.4.5回流曲线的影响
5.4.6优化回流曲线
5.4.7激光焊
5.4.8可控气氛钎焊
5.4.9温度分布曲线的测量
5.5可软钎焊性
5.5.1定义
5.5.2基板
5.5.3润湿现象
5.5.4元器件的可软钎焊性
5.5.5PcB的表面涂镀
5.6清洗
5.6.1原理和选择
5.7窄节距应用
5.7.1开口设计与模板厚度的关系
5.7.2焊盘图形与模板开口设计的关系
5.7.3模板选择
5.8有关钎焊问题
5.8.1金属间化合物与焊接点形成的关系
5.8.2镀金基板与焊点形成的关系
5.8.3焊接点气孔
5.8.4焊影焊珠
5.8.5印制电路板(PCB)表面涂敷
5.9焊接点的外观形貌及显微
结构
5.9.1外观形貌
5.9.2显微结构
5.10焊接点的完整性
5.10.1基本失效过程
5.10.2BGA钎焊互连的可靠性
5.10.3周边焊点的可靠性——元器件
引线的影响
5.10.4焊点寿命预测模型的挑战
5.10.5蠕变和疲劳相互作用
5.11无铅钎焊料
5.11.1世界立法的现状
5.11.2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背景
5.11.3有实用前景合金的比较
5.11.4.合金的排序
5.11.5元素的相对成本和毒性
5.11.6回流条件
5.11.7表面安装制造性能
5.11.8高抗疲劳无Pb钎焊材料
5.11.9无铅实施方案和结论
5.12参考资料
5.13推荐读物
第6章集成电路的封装和互连
6.1引言
6.2电路和系统的驱动力
6.2.1邑路级要求
6.2.2系统级要求
6.3IC封装
6.4封装分类
6.4.1通孔插人式安装的封装
6.4.2表面安装封装
6.5封装技术
6.5.1模塑技术
6.5.2模压陶瓷(玻璃熔封陶瓷)
技术
6.5.3共烧层压陶瓷技术
6.5.4层压塑料技术
6.6封装技术比较
6.7封装设计考虑
6.7.1电设计
6.7.2热设计
6.7.3热一力设计
6.7.4物理设计——芯片设计规则
6.8封装IC的组装工艺
6.8.1芯片到封装的互连
6.8.2其他组装工艺
6.9外包代工——外包组装
6.9.1什么是组装代工商
6.9.2在本厂内或外包代工组装的决定
6.9.3代工组装承包商的选择指南
6.9.4封装与2级互连
6.9.5总结和展望
6.10参考资料
第7章混合微电子与多芯片模块
7.1引言
7.2混合电路用陶瓷基板
7.2.1陶瓷基板的制造
7.3陶瓷的表面性能
7.4陶瓷材料的热性能
7.4.1热导率
7.4.2比热容
7.4.3热膨胀系数
7.5陶瓷基板的机械性能
7.5.1弹性模量
7.5.2断裂模量
7.5.3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7.5.4硬度
7.5.5热冲击
7.6陶瓷的电性能
7.6.1电阻率
7.6.2击穿电压
7.6.3介电性能
7.7基板材料的性能
7.7.1氧化铝
7.7.2氧化铍
7.7.3氮化铝
7.7.4金刚石
……
第8章芯片尺寸封装、倒装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
第9章刚性和挠性印制电路板技术
第10章高速和微波电子系统的封装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