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谷园讲通鉴

谷园讲通鉴

《谷园讲通鉴》讲述有思想的历史,是一个沿历史轴线展开的中华传统智慧体系。 “战国史”首次结集成书 比学术更通俗、比戏说更靠谱,轻松解读历史上的牛人、酷事儿和经典智慧 站在大众立场,通过现代视角 用人物讲历史,用故事讲道理,用思想讲人生
  • 字数: 2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谷园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230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谷园讲通鉴》是在视频网站爱奇艺和音频网站蜻蜓FM上播出的国内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自播出以来,反响强烈,广受好评。内容以《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料为主,注重经史结合,把历史上最牛的人、最酷的事儿、最经典的智慧、最极致的精神,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头到尾讲出来。该节目有趣、有料、接地气,适合当今人们的口味,尤其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本书是该视频节目前24回有关战国部分的文字结集,从战国初期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一气呵成讲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历史,精彩纷呈地演绎了其中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犹如一部好看的电视剧,有前奏,有冲突、有高潮,既有各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又有英雄豪杰的爱恨情仇。还着重彰显与现代人相关的修己利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对今天的读者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谷园,“中国式励志”理念的开创者,中国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谷园讲通鉴》的主讲人。
谷园先生一直致力于传统经典现代化的传承工作,把“四书五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韩非子》《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的经史著作,全部梳理解读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式励志书。目前已出版国学励志畅销书:《吃透曾国藩》《人生四书》《简易经》。
目录
第1回脚踏实地:跟司马光学做人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
司马光最触动作者的一段话是什么?

第2回三家分晋与多家博弈

晋国一分为三,靠礼、名、分维持的社会体系如何被打破?
赵家的宗主赵襄子是如何选择接班人的?
《资治通鉴》里涉及的第一个刺客是谁?

第3回魏文侯的得人智慧

战国雄主魏文侯是如何放下身段、如何识人选人的?
魏文侯的得人智慧,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第4回商鞅变法为何功成身败

商鞅克服困难推行改革,使秦国得以强大,缘何最后落得个功成身败、惨遭车裂的结局?
改革成功的基本模式和改革者的一般宿命是什么?

第5回大丈夫的复仇方式

齐威王是如何处理内臣与外臣的关系的?
韩昭侯的驭臣之术是什么?
孙膑和庞涓有怎样的矛盾纠葛,孙膑又是如何用大丈夫的方式复仇的?

第6回苏秦、张仪玩的就是心跳

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是如何从最底层崛起,最终把各国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苏秦死后,张仪是如何把各国国君挨个忽悠一遍,瓦解了合众之势的?

第7回赵武灵王的普京范儿

赵武灵王身为一国之首为何要去秦国做间谍?最后他成功了吗?
赵武灵王作为一代君主,为何活活被饿死了呢?

第8回两个国家的绝地反击

齐国差点灭了燕国,燕昭王是如何进行大反击,又差点灭了齐国的?
齐国最后只剩下两座小城,苦苦坚持,缘何又把燕军打败了?

第9回齐国君主权臣的那些高人门客

权臣田单功高盖主,为何不被齐襄王忌惮,反而更受器重?
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如何一步步“得寸进尺”获得门客的最高待遇的?

第10回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

孟尝君是如何选人用人的?
冯谖是如何为孟尝君设计保身之道的?
孟尝君的用人之道对今天的政商精英有何借鉴意义?

第11回秦国的三世攻伐

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怎样一个人?
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是如何接力赛跑般使秦国强大起来的?
秦赵两国渑池会盟,蔺相如有何惊险举动?


第12回范雎的快意恩仇

范雎为何落难,又是如何成功逆袭,坐上秦国宰相的宝座的?
春申君黄歇是如何帮助楚国太子由秦国的人质成为楚烈王的?

第13回长平之战的启示

赵国是怎样一再决策失误,导致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大败?
秦国大将白起为何被称为“杀神”?

第14回战国三君子联手克秦

“战国三君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是如何联手,大破秦军,解了赵国之围的?
毛遂如何自荐,帮助平原君说服楚烈王,顺利请来援兵的?
信陵君为何要偷魏王的虎符?

第15回主角们的结局如何

战神白起、名相范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等牛人的结局如何?
为什么只有范雎能够明哲保身、功成身退,得以晚场
善收?

第16回秦国的狗血剧

大商人吕不韦是如何倾家荡产,帮助落魄王孙异人登上王位的?
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究竟是谁?

第17回吕不韦的生死智慧

史上最著名的政商奇人吕不韦位高权重,缘何最终落得自杀的下场?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18回先秦最后一位纵横家

李斯是如何从一个小地方的公务员华丽转身,成为秦国的宰相的?
李斯嫉贤妒能,是如何设计将韩非子杀害的?

第19回韩非子的东方帝王术

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之间的爱恨情仇是怎样的?
魏安王和他的绝色男宠龙阳君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第20回《韩非子》里最精彩的故事

晋平公这个音乐迷是如何被音乐所害的?
乐羊吃了自己儿子的肉,为何却失去了魏文侯的信任?

第21回战国名将的悲剧

赵国李牧缘何打得匈奴十几年都不敢再来入侵?
李牧又是如何遭小人陷害被刺客所杀的?
战国名将廉颇为何会不得重用而客死他乡?

第22回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中5个最有名的关于刺客的故事都是什么?
春秋时鲁国的曹沫、吴国的专诸、晋国的豫让、韩国的聂政,以及燕国的荆轲,是如何通过行动体现中国的血性的?

第23回荆轲在等谁

荆轲在燕国临行前其实在等一个人,他等的这个人是谁?如果这个人当时被等来了,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会不会改写?
荆轲刺秦王缘何以失败告终?

第24回六国为何会被秦国灭亡

在秦一统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父子为何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
秦灭六国对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格局有何借鉴意义?
摘要
序: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有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也算是一条历史经验吧。 我本来计划只写八本国学励志书,分别是关于曾国藩和“四书”、《易经》、“黄老”、《庄子》《韩非子》《史记》《资治通鉴》的。要把这些最重要的国学经典的老酒装进励志书的新瓶子,接上地气,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学得会,我就算功德圆满了,既为往圣继绝学,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图书门类——国学励志。 按照这个计划,写完《吃透曾国藩》《人生四书》《简易经》之后,我就应该接着写道家的黄老。写到十几万字时,我感觉得调整一下。因为道家出于史官,道家的理念得用历史来验证和支撑,如果没写过历史方面的书,上来就写道家,会单薄,不让人信服。 于是,我把计划中对《资治通鉴》的解读提前。之所以不是《史记》,是因为王立群讲《史记》比较有名,易中天讲《三国》比较有名,没人讲《资治通鉴》比较有名,我希望自己是那个人。 然后,写了四十多万字的书稿,写到了南北朝,大致还得四十多万字,可以写完。这时,开始担心这么厚的书没人买。 怎么办?改变计划,做视音频。 当下基于电视与互联网的视音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传播意义非凡。我认为,中国文化在一百年前经历了一次大变化,从文言文过渡到白话文。现在,又经历一次大变化,就是从文字过渡到视音频。文言文好比马车,白话文好比汽车,视音频好比动车。我要让国学经典接地气,就得把马车上的东西,搬到汽车上,也搬到动车上。 于是,在黄骅电视台的支持下,有了这个中国首档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谷园讲通鉴》。现在您拿在手上的这本书,是被我改到吐血的终极文字版。我先前写的那四十多万字初稿是非常简洁的风格,适合出书,不适合演播,做节目时完全推倒重写;写出演播稿来,现场录制时还要调整;录完后,节目制作时还要修订,时不时得插入个“谷园补白”;然后,从节目再还原成书稿的形式,又费了很大的功夫;最后,按出版标准,编辑还要修改。 在这个艰苦的过程里,内容更加严谨了,同时,计划又变了,想法更大了。 本来,只计划把《资治通鉴》里精华精彩的思想和故事从头到尾串下来,让它生动好看,也就完了。可是,一旦做成节目,一期期地播放,就希望每一期节目的内容都是越丰富越好,越生动越好,越有思想越好,越准确越好。 于是,很自然地,内容不再局限于《资治通鉴》,而是着眼于《史记》等第一手史料,还有相关的各种国学经典。《资治通鉴》则成为一个讲述的框架,一个筐。您会看到,很多直接引用文言文的地方,标注的都是《史记》中的出处。后面,直到汉武帝之前的内容,也都会是这样的,我把大半部《史记》都装进了这个筐里。 以第一部《这才是战国》来讲,不少内容是从《战国策》里选的,《资治通鉴》中没有。在讲到吕不韦和韩非子时,则花了很大的功夫讲《吕氏春秋》和《韩非子》。把这三部经典中的精彩思想也都装进了这个筐里。 我这样做,其实有人早就帮我做好了背书,就是英国哲学家柯林伍德,他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我就是在讲一部有思想的历史。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国史家的宗师是孔子,孔子作《春秋》为的是微言大义,建立中国人的价值传统。司马迁著《史记》为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为的是教给皇帝如何治国平天下。二十四史不是人物事件的罗列,不是故事会,而是中国人曾经的思想、智慧、精神的总结。用曾国藩的话讲,就是:经济之学,诸史咸备。历史是经世济人的思想学问。 还有一位给我背书的哲学家是意大利的克罗齐,他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人爱讲,以史为鉴。把历史当镜子,照见的肯定是当下的自己。立足当下,既是研究历史的态度,又是讲历史的手段。我尽量多地把当下的元素,包括热门的人物、事件、电影,甚至段子,也都装进这个筐里,让历史变得更加亲和、生动。 历史本来离我们也不远,秦皇汉武踩过的大地,仍然在我们脚下。很多表面的东西可能变了,而更多本质的东西都没变。 克罗齐还讲过一句西方的老话: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这跟我的国学励志理念非常契合。历史包含着海量的人生经验,教给我们怎样思考和解决生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一个小城中的小人物,像上蔡的李斯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揣着伟大的梦想。 李斯怎么办呢?他怎样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呢?他分两步走:先是学习,拜荀子为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然后上到更高的平台上,继续学习,等待机会,等机会一到,他有能力抓住,就成功了。 我也可以这样。为了生计而努力的同时,坚持学习;而互联网就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我把书和节目搬上了互联网,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努力。 我真诚地感谢黄骅电视台节目组,感谢华夏盛轩编辑团队,感谢爱奇艺和蜻蜓FM的朋友,感谢黄骅市委领导,感谢张洪瑞、关士杰、王英明、曹胜高等前辈,谢谢你们的支持与包容。 最后,再打两句小广告吧。 一是,宣传我的国学励志理念的: 激励精神、广求智慧,让国学经典接地气。 二是,宣传《谷园讲通鉴》的: 最牛的人、最酷的事儿、最经典的智慧、最极致的精神,上下千年、生死兴衰,尽在谷园讲通鉴。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历史。 谷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