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批判与建构

批判与建构

  • 字数: 17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贾恒欣 著 著作 贾恒欣 编者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549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贾恒欣著的这本《批判与建构: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基于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生活领域与当代社会建设领域的契合点,力求探寻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特质、价值诉求和历史地位,从而为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
贾恒欣,法学博士,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在《教学与研究》《理论与改革》《思想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概念阐释
一、社会
二、社会建设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不足
第四节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三、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一、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市民社会思想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建设思想
三、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三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1835年至1844年)
二、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1845年至1848年)
三、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成熟发展(1849年至1883年)
第三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的批判
第一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批判
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状况
三、失业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批判
一、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二、关于收入分配的基本思想及观点
三、对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现状的批判
第三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共教育的批判
一、对非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批判
二、对资本主义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批判
第四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批判
一、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在阐述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救助的对象
三、在阐述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四、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实质及局限性的批判与揭示
第五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批判
一、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阶级性的批判
二、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腐朽性和专制性的批判
三、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虚伪性和有限性的批判
第四章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
第一节未来社会建设的政治条件和经济基础
一、实现社会解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与调节
第二节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
一、对未来社会劳动就业的构想
二、对未来社会收入分配的构想
三、对未来社会公共教育的构想
四、对未来社会保障的构想
五、对未来社会管理的构想
第五章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本质规定和鲜明特征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本质规定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物质保障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批判与建构的统一
二、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人民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六章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局限性
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础
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观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建设的力量之源
二、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建设的务本之道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价值之维
四、建设廉洁、服务型政府是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五、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适时之举
参考文献
一、中文译著
二、中文著作
三、期刊文献
四、博士论文
五、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