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代宾礼研究

唐代宾礼研究

  • 字数: 262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西书局
  • 作者: 王贞平 著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75125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王贞平所著、童岭主编的《唐代宾礼研究(亚洲视域中的外交信息传递)/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一书特别强调,中、外宾礼的形式细节虽有类同之处,但相关各方对礼节的政治解读却绝不雷同,并由此而引起了宾礼的“虚名化”,出现了礼仪外在形式与固有的政治含义脱节、分离的现象。为从宏观角度妥善解释唐代宾礼的这一重要变化,本书首先将视线投向域外国家、部落君主自身“权力中心论”的发展,从政治意识形态的内因,阐明他们对唐代宾礼所采取的实用主义态度。然后,本书将唐代宾礼的“虚名化”置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多元化”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进一步说明唐代宾礼嬗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变化的靠前关系中相关各方权力关系的演变。
作者简介
王贞平,重庆江津人,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主要研究唐代外交制度史、对外经济贸易史、中日关系史。著有《汉唐中日关系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
第二章 宾礼的主要环节
一、唐代宾礼探源
二、“迎劳”:首都郊外的欢迎仪式
三、“赐舍”:外国使团在京城的住宿安排
四、食料:唐廷对外国使团的膳食供应
五、“蕃主奉见”:朝见皇帝之礼
六、元日(及冬至)朝贺仪式
七、皇帝宴蕃国主、蕃国使
第三章 唐廷外交礼仪的特质
一、严格与灵活兼而有之的宾礼
二、“抗礼”与“争长”
三、753年日本使“争长”事件考辨
四、作为亚洲外交“公共产品”的唐代宾礼
第四章 宾礼中的口头信息传递
一、口头信息传递的历史渊源
二、隋末、唐初重大对外交涉中的口头信息沟通
三、唐王朝外交活动中“译语”的职能
四、日本、朝鲜三国与中国交往中的“译语”
五、隋唐地方、朝廷官员与外国访客间的口头信息沟通
六、唐使在外国的口头信息传递活动
七、日本、朝鲜半岛诸国及渤海之间的口头信息沟通与情报搜集
八、外交沟通中的“不以实对”
第五章 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
一、亚洲各国“权力中心论”的形成
二、对“同心圆文化发散论”的再思考
三、多元时空中的亚洲国际格局
四、外交中软、硬实力的运用与宾礼
五、唐“实用多元主义”对外策略的形成
第六章 从宾礼“去政治化”看“册封/朝贡体制论”
一、“册封/朝贡体制论”概要
二、“册封”、“朝贡”的古典含义及演变
三、“朝贡体制”中接待礼仪与交往内容的分离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大唐开元礼·蕃主来朝遣使迎劳》
附录二:《大唐开元礼·蕃主奉见》
附录三:《大唐开元礼·皇帝宴蕃国主》
附录四:旄人奏散判(一)
附录五:旄人奏散判(二)
附录六:率木修防判
附录七:《续日本后纪》所载纪三津“自失使旨”事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