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包世臣书学批评

包世臣书学批评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
  • 作者: 金丹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00310082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金丹博士所著《包世臣书学批评》是在他博士论文《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是他近五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书中具体包括了:当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学术定位、包世臣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从包世臣的品评论其书法批评观等。
内容简介
    包世臣是中国书法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倡导碑学,影响深远,其书法也被看作是清代碑派书法的代表。     从对包世臣研究的现状来看,多为表彰其在清代碑学中的功绩。然而,从他的作品中,并不能读出与其身份相吻合的东西来。对此,一些学者也有不同看法。     究竟他的理论有多高深?究竟他的作品水平怎样,究竟他的理论有没有水分?究竟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究竟当前给他的定位和评价是否准确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包世臣重新做系统的审视和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金丹,男,1966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先后攻读书法篆刻硕士、博士学位,导师为黄?教授。读书期问曾获刘海粟奖学金、陈之佛奖学金、谢海燕奖学金、美国王嘉廉造型艺术奖学金等。2004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提名奖。论文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提名奖,并入选全国第六、第七届书学讨论会,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碑学与康有力书法学术研讨会,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著有《中国书法史》(合著)、《中国书法家金集伊秉绶陈鸿寿》等。
目录
总序 序 绪论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晚清、近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普遍认识   第二节  当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学术定位   第三节  对包世臣书学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第一章  包世臣的生平与学术   第一节  以19次科举考试为主线看包世臣人生经历,     一、年少聪颖好学书拙闻名乡里     二、心存经世大志考中恩科举人     三、十三会试落第一年新喻知县     四、晚年壮志已隳卖文售字终老   第二节  包世臣学术及其著作述略     一、《安吴四种》     二、《说储》     三、《小倦游阁集》 第二章  包世臣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期书坛     一、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     二、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期书坛的影响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   第二节  实践的借鉴:来源于邓石如   第三节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 第三章  从包世臣的品评论其书法批评观   第一节  对历代书家的品评:从《历下笔谭》论起     一、“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品评考释     二、从二十家品评看包世臣书法批评观   第二节  对同时代书家的评论:从《国朝书品》论起     一、书法品第说溯源     二、包世臣五品九等说的内涵与等级标准质疑     三、《国朝书品》实推出邓石如为清代书法的最高典范     四、崇尚店柜招牌的特殊意味——从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起   第三节  对碑帖的品评:从《论书十二绝句))论起     一、《论书十二绝句》释评     二、从(《论书十二绝旬》论包世臣书法史观 第四章  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第一节  笔法论     一、关于执笔     二、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     三、篆分遗意的再度提倡——兼论裹笔与铺毫   第二节  “中实说”与“气满说”   第三节  结体论与章  法论   第四节  墨法论 第五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一节  激进的碑学锋芒     一、对北碑的再度挖掘与弘扬     二、北碑与唐碑的矛盾交织   第二节  变异的帖学观念     一、对王羲之的崇尚依旧     二、以碑改造帖的立场与帖学的异化 第六章  从包世臣的学书历程论其理论的缺陷性   第一节  包世臣的书法分期     一、启蒙期(5岁-25岁)     懵懵懂懂:学书二十年未能入门     二、摸索期(26岁-4岁)     不得其解:初涉二王,并以唐宋为师法对象     三、革新期(45岁-58岁)     未为得髓:以北碑为师法对象     四、回归期(59岁-81岁)     力不从心:再以二王书风为师法对象   第二节  包世臣学书历程及临帖主张所带来的缺憾 第七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论包派     一、包派在扬州     二、其他包派中人     三、对地缘与流派中的包派现象及其价值的认识   第二节  包世臣对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的不同影响     一、得到启发:赵之谦     二、善于发挥:沈曾植     三、走向偏激:康有为   第三节  沈尹默与祝嘉:近现代书坛的鲜明对比 结语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评价   第二节  通过包世臣现象对清代碑学提出重新认识的可能性 附录  包世臣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