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李申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7-08-01
  • 商品条码: 9787806599846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按三条线索,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本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李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46年4月生于河南孟津县,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道教本论》、《敦煌坛经合校》、《气范畴通论》、《易图考》、《宗教论》等。
目录
绪论   1 求知出哲学   2 隋唐以前的传统和儒教哲学   3 隋唐以前的道教哲学   4 隋唐以前的佛教哲学   5 隋唐哲学发展大势 上部 安史叛乱之前的隋唐哲学   一 安史叛乱之前的儒教哲学     (一)考文与制礼     1 儒教文献的整理     2 儒教制礼的高峰     3 上帝祭祀和上帝观念     (二)隋唐前期的天人之际     1 隋朝与天命     2 唐代初期的天命灾祥     3 唐朝中期的天命祥瑞崇拜及灾祥之争     (三)《五经正义》中的哲学观念     1 《五经正义》论经     2 《五经正义》中的上帝观念     3 《五经正义》中的鬼神观念与人性论     (四)王通的哲学   二 安史叛乱之前的佛教哲学     (一)天台宗哲学     1 《法华经》和天台宗先驱     2 智颉的诸法实相论     3 智颉论心     4 智颉论神通     (二)法相宗哲学     1 “唯识”的法相宗     2 识的转变     3 法相宗与因明学     (三)华严宗哲学     1 华严经和华严宗     2 华严宗前驱     3 法藏创宗及判教     4 法藏论心     5 法藏论真如     6 《华严金师子章》义析     (四)禅宗哲学     1 禅宗的经典依据     2 禅宗北宗思想     3 禅宗南宗思想  (上)     4 禅宗南宗思想  (下)     5 简评禅宗   三 安史叛乱之前的道教哲学     (一)安史叛乱之前道教的发展     1 向修身治国发展的隋唐道教     2 唐代对老子尊崇的步步升级     3 道教对佛教的反应     (二)隋唐前期道教的本体、心性哲学     1 道本体论     2 道性与心     (三)隋唐前期道教经学中的哲学     1 隋唐道教方术到哲学的转向     2 注《老子》的重玄学倾向     3 治身治国的老子之道  (上)     4 治国治身的老子之道  (下)     5 《西升经》和《阴符经》及唐代新造道经的哲学     6 唐代前期的道教名著     (四)唐代前期道教方术中的哲学问题     1 方术在唐代前期的活跃     2 隋唐方术的长生论 下部 安史叛乱之后的唐代哲学   四 唐代后期的儒教哲学     (一)复兴儒教的呼声     1 安史之乱与儒者的反思     2 唐宪宗中兴与儒学     (二)唐朝后期新儒学     1 唐朝后期的新《春秋》学     2 韩愈论道     (三)唐代后期天人关系论     1 唐朝后期君臣对天人关系的讨论     2 韩、柳论天人关系     3 柳、刘论天人关系     4 唐代后期其他儒者的上帝鬼神观念     (四)儒教心性论的崛起     1 韩愈等人对心性问题的探讨     2 李翱和复性说     3 心性论与《大学》、《中庸》和《孟子》   五 唐代后期的佛教哲学     (一)佛教在唐代的兴衰     1 隋和唐代前期佛教的兴盛     2 佛教的衰落     (二)唐朝后期佛教走向     1 天台、华严等宗派的衰落和趋向禅宗     2 禅宗中的南宗独秀     3 南宗归宿何处   六 唐朝后期的道教哲学     (一)唐代后期道教的特点     1 坚持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     2 在修身治国原则之下重提神仙长生     3 从修身治国到保持秩序     (二)唐代后期丹术和丹术理论     1 唐代后期服丹风     2 对丹药和服气术的反省     3 道教丹术新理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