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家心语 当代科技史名家访谈录 续1

史家心语 当代科技史名家访谈录 续1

一书全览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名家、方法、经验、思想与贡献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万辅彬,黄祖宾 编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46867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对张之杰、叶小燕、朱亚宗、申先甲、韩汝玢、姜振寰、曲安京、孙淑云、罗见今、刘兵、周瀚光、林文照、刘戟锋、张居中、关增建、周嘉华、邱光明、周潮生、樊洪业、长北、谭德睿、范岱年、潘吉星、宋正海(按本书目录顺序排)24位当代科技史名家的访谈,涵盖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科学思想史、科技哲学、技术史、计量史、冶金史,以及口述史、编史学等领域,比较全面地呈现了这些科技史名家丰富的治学经验与治学方法,展示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学术品格和学术贡献。同时,可从不同受访者角度窥见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发展史提供翔实而独特的口述史料。
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万辅彬组织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执行主编黄祖宾参与实施,历时5年,遍访国内科技史界的代表人物,例如台湾科技史研究者张之杰、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原会长谭德睿、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朱亚宗少将、中国物理史专业委员会原主任申先甲、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韩汝玢、西北大学数学史带头人曲安京、上海交通大学计量史研究中坚关增建等24位科技史家,梳理了科技史研究方法和成果,记录了他们宝贵的研究心得,是一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科技史史学著作。
作者简介
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广西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广西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总主编。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项,中国与加拿大合作项目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批重大项目1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10余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二次。
黄祖宾,《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广西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
目录
序一
序二
五十四岁才起步的科学史家——访张之杰
女考古学家的学术之路——访叶小燕
探索无界辟新径——访朱亚宗
以史为学 教书育人——访申先甲
情系冶金史36年——访韩汝玢
姜振寰教授的技术史情缘——访姜振寰
数学史家曲安京教授的好奇心——访曲安京
孙淑云教授的冶金史治学之路——访孙淑云
科学史“地方研究”——访罗见今
多样性的研究与多元的立场——访刘兵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和创新——访周瀚光
科研、编辑两相宜,苦在其中,乐在其中——访林文照
哲人与儒将——访刘戟锋
贾湖遗址发掘成果丰硕 骨笛研究国际影响极高——访张居中
详较管窥蠡测衡万物 细推质测通几识大千——访关增建
老骥伏枥 志在编史——访周嘉华
永不忘祖,深念恩师:回顾中国古代度量衡史研究之路——访丘光明
周潮生先生的钱塘江史志研究之路——访周潮生
为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铺路——访樊洪业
生当万里留鸿爪 更作鲲鹏越海山——访长北
继承大国工匠精神 恢复传统铸造绝艺——访谭德睿
引入新学理 改造旧学科——访范岱年
融会中西话科技 贯通古今促研究——访潘吉星
执着钻研排众议 勤勉治学立新说——访宋正海
代跋 与科技史家对话 向学界智者问津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