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哈佛心理导师给缺乏自信者的心灵处方,告别别扭的自己,人生从此更美好。长销35年,系列作品累积销量突破百万!
  • 字数: 9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日)加藤谛三 著;陈璇璇 译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2-01
  • 商品条码: 97875551054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的人不知如何作答,有的人直言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人则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深意。更有些人,
他们说不清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却活在纠结、不安、焦虑和痛苦中。这样的人通常不喜欢自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抑或常常顾影自怜。
纠结、不安、焦虑、痛苦……如此种种,皆因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再进一步追究的话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不喜欢自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觉得“我不行”。
本书深层剖析了人们不喜欢自己的真实原因,直指利己主义、委曲求全、假意逢迎、惺惺作态及伪装成完美无缺者示人等现代人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自己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纾解心结、找回自信的方法,鼓励人们脱下层层铠甲,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过轻松自在的生活。
作者加藤谛三说:“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喜欢上自己。当别人再问你‘你快乐吗’时,能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很快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快乐,才是充满自信、真正喜欢自己的人。”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日本知名心理学专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理事。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以及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哈佛导师给迷茫者的心灵地图》、《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不高兴的生活艺术》、《你活得累吗》等数十部作品,针对当下各种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字字珠玑,层层揭穿,温柔治愈。
目录
序 “你喜欢自己吗” 3
第一章 无比软弱的自我 4
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缺乏自信 4
无法顺其自然的自己 4
选择正视,还是自欺 5
封闭在无意识里的压抑 6
压倒性的否定和恐惧 6
最不想承认的事情是什么 7
狡猾的利己主义者 7
给臭东西盖上盖子 8
“不能失败”的人生陷阱 8
不招人喜欢的理由 9
害怕招致他人的不满 9
绝不将弱点示于人前 10
我们真的肩负众望吗? 11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跌倒 11
妄自菲薄的背后 12
活着本身就是恐惧 12
想战胜自卑,却走错了路 12
不必妄自菲薄 13
为什么自卑 14
自信全失的男人 14
无法卸下的包袱 15
固执权威的牢笼 16
尚未独立的人格 18
囿于不切实际的要求 19
与热心肠的人为伍 19
和讨厌的自己和平相处 20
浑然不知的自弃 20
为了隐藏内疚而浮现的正义感 21
为压抑欲望而扮出的无欲无求 22
摆脱被否定的不安 22
不必事事逞强 23
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24
第二章  难以摆脱的依赖心理 25
施舍而来的爱 25
放弃过高的要求 25
摆脱自我否定的形象 25
避免将他人推入自卑的深渊 26
抑郁,可能是因为太清闲 27
弱者都是为了他人而活 28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29
虚张声势者的面具 29
狂热分子的狂热背后 30
自以为是者的依赖心理 31
撕去依赖者的伪装 31
感同身受缺乏症患者 32
自我中心的高度依赖者 33
被侵蚀的心灵 34
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一切 34
警惕依赖乘虚而入 36
不甘心的滋味 37
因软弱而自大 37
越自大,越不甘 37
虚假的爱,无休止的伤害 38
不要变成仇恨的俘虏 39
不要败给连续的压力 40
渐渐扩大的压抑 40
拧巴的压抑者 41
第三章 大量空虚的人际关系 42
左右逢迎者的孤独 42
既不讨人厌,也不招人爱 42
八面玲珑者的错觉 43
不被待见的八面玲珑 43
最后还是笑脸相迎 44
藏于权威主义背后的自卑感 46
玩偶一样的人生 46
被遗忘的兴奋与喜悦 46
舒适的生活,却无福消受 47
重新审视共同情结的群体 48
看穿人的“刻意” 48
坦然面对眼前的现实 48
第四章 尝试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49
打败长久以来的不安感 49
反思,然后放松下来 49
填满心中的缺失 50
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世界 51
为了更加喜欢自己 52
为什么只会对自己评价低 52
摆脱讨厌的自己 53
一百八十度的逆转人生 54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54
换个想法,突破人生困境 54
看清现实,接受自己 55
后记 56
摘要
序 “你喜欢自己吗”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些人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些人则会说“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啊”,也有些人会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啊”。还有些人,他们说不清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但却觉得现在的状态很痛苦。这样的人通常不喜欢自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或者容易顾影自怜。
人们为什么会觉得痛苦、伤心和焦虑呢?
无非是欲望所致。
人们总是会抱着诸如“要是工资再高一点就好了”“真希望自己更优秀、更强大一点”“要是自己能更受欢迎一点就好了”的期待,而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出于“不想输给某个人”“他买了好车我却买不起”“他居然升了经理我却还是个小职员” 等原因。
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怎样,总是非得跟别人一较高下不可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期望。也就是说,没了他人的关注,人们很少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什么事,没了周围人的关注,就没了做事的动力。
再进一步追究下去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自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觉得“我不行”。
为什么会有“我不行”这样的想法呢?
多数时候,这种想法是源于幼年时期对身边人对待我们的行为所做的反应。例如,妈妈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没有考虑先后顺序,顺手先给了弟弟,哥哥就会不高兴,觉得“为什么妈妈先给了弟弟呢”。妈妈无意识的动作,孩子却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妈妈偏袒弟弟,会想“妈妈是不是更喜欢弟弟”,进而认为“连妈妈都不喜欢我,我是个不讨人爱的孩子”。就像这样,幼年时期家人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会让我们形成不同的自我印象,从而令我们成长为不同性格的人。
我们会因为周围人的言行而痛苦或沮丧,进而失去自信,得到“我不行”这个结论。但事实上,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上司,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不是神,同样也都有孤单或自卑的时候。尽管如此,仍然会有人别扭地想“为什么上司总是对自己不屑一顾,对其他人却是以礼相待呢”,如此种种,别人的漠视变成了痛苦的枷锁。
其实,我们毫无必要以他人的言行来衡量自己。
一般情况下,人们讨厌自己的原因无外乎“得不到爱”。这样的人多数在童年时期都有过不为人知的凄楚经历,比如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爱而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是因为家里贫穷受尽周围人的冷眼而觉得自己神憎鬼厌,甚至有人会因为这些错觉有了干脆纵身一跳离开这个世界的冲动。他们对自己的厌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而令人生成这些错觉的,往往还是他们身边亲近的人而非陌生人。
很多人喜欢嘲笑别人来换取平衡,如果他们成了父母,就有极大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厌恶的深渊中。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被父母大声嘲笑,就容易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
受尽嘲笑的人自然会对没被嘲笑过的那个理想的自己产生憧憬,自我厌恶的同时,成年后回想往事时,就会生出报复的心理。一旦现实的自我背离了理想的自我,就会对现实的自我充满怨怼之心,日日想着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一夜暴富或是万人敬仰,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些就能解开心结。这样的人极为在乎名声,对名声的追求真是永无止境,就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希望自己更优秀、更强大”的欲望。他们恨不得下一秒就立刻出人头地,可这在现实里又是无稽之谈。这种想得却不可得的失落,慢慢就演变成对自己的不满,然后就日日活在不甘和愤懑里,无法释怀。
这样的人的确容易神憎鬼厌。即便自己努力想要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人物,但还是容易招人反感。道理很简单,顺其自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会被他人喜爱和尊敬,而一个从自卑里寻求卓越的人终究还是难逃惹人生厌的宿命。不过,他们可不那么认为,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发达了,别人就会对自己俯首称臣。
当他们身处要职时,就会不可一世,即便周围人俯首称臣,但心底还是会觉得他们“很不招人待见”,而他们自己对此却毫无知觉。可一旦失势,他们就会立马无人问津。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人,别人怎么能感受到他的魅力而发自内心地充满敬仰之心?真正了不起的人,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他们总是四处传达着“感谢大家”的讯息,即使不说出口,别人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气场。
缺乏自信的人则不会有这样的气场,无论如何周围的人还是不待见他们,而他们自己也会不甘心地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还是这样对我”,进而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来征服他人。比如,开同学会的时候,自卑的人即使开着豪华汽车出现在众人眼前,还是和平常一样被人无视,不会有人说“好厉害啊”,于是他们就暗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不吸睛誓不罢休,下次开个直升机来都说不定。
缺乏自信的人看不到真正了不起的人的言行,也不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会如此优秀”。他们仅仅看到别人被尊敬的一面,一味嫉妒别人被尊称为“X总”,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他们一边迫切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一边又瞧不起身边的人。自贱者人人轻之,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无论有多位高权重,都无法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相反,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深知谁都会有落魄自卑之时,所以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嗤之以鼻。
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喜欢上自己。当别人再问你“你快乐吗”时,能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很快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快乐,才是“充满自信、真正喜欢自己的人”。记住,“了不起”和“快乐”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