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期以来文学制度研究-以矛盾文学奖为中心的考察

新时期以来文学制度研究-以矛盾文学奖为中心的考察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范国英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1
  • 商品条码: 978780752665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笔者认为,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文学评奖”与“文学”的关系。“文学评奖”与“文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值评判关系。作为文学制度的一个面向的文学评奖来说,“制度妇与“文学”的关系以及“评奖”与“文学”的关系必然会投射于文学评奖之上,并形成文学评奖及评奖策略上的基本特点。而且,就具体的文学评奖来看,它如何作用,以及具有的作用,必然又会受到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场域的影响和制约(而文学评奖自身所具有的对社会场域或对作为次场的文学场域的快速反应的能力,使其成为实现对新时期文学制度演变轨迹研究的一个有效的视角)。只有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在研究的过程中才能排除某种居于主观的、情绪化的态度的干扰,实现对文学评奖的客观的和历史的分析。
目录
导言
制度·文学制度·文学评奖
文学制度与文学的边界
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前提
文学评奖: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重要面向
文学制度现代化的探索——论1978年的文学评奖
茅盾文学奖: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必然结果
作为文学制度的文学评奖与茅盾文学奖
文学制度:新时期文学的另一种话语阐释
对新时期文学的一种历史性反思——以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为视点
1978年的文学评奖制度与文学存在样态
潘多拉的盒子:作为文类的小说的兴起
现实题材的获奖作品与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
历史题材的获奖作品与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
在差异中比较: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解析
论完善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合理性问题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及评奖机制的形成
市场体制下权利场对文学场的介入
市场体制下的文学场
论资本对地方文化的介入
身体隐喻与中国文论的存在形态
附录1
附录2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