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超值白金版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Ⅱ/超值白金版

  • 字数: 8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朱自清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12662
  • 版次: 1
  • 开本: 10开
  • 页数: 48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2)(超值白金版)》:
作为“一国所固有之学术”,国学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阅读国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可以增长学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可以吸取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2)(超值白金版)》收录了余嘉锡、吕思勉、杨树达、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等六位近现代国学大师的经典作品。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画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贯通圆融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他们的作品,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其智慧光芒照亮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一座方便后人学习古代经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桥梁。权威实用?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大家写给大家的国学知识读本。
聆听大师的声音步入国学的殿堂,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跟随国学大师的脚步,步入国学的殿堂,感受国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领悟国学的精髓,丰富自身的内涵。解读国学大师的智慧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大师们的经典著作,经过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智慧光芒照亮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是历久弥新的永远具有阅读价值的典范,是值得我们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用心聆听大师的思想,感受他们的睿智。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不可不读的国学大师经典著作,快速步入国学殿堂的最佳读本,跟随大师的脚步,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聆听大师的声音,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
内容简介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2)(超值白金版)》主要内容简介:“国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后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顾各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国学,正确认识诸如国学的涵义、国学对现实的意义.国学研究的方法等基本问题,我们编辑出版了《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2)(超值白金版)》,书中收录了佘嘉锡、吕思勉、杨树达、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等六位近现代国学大师通论传统国学及专门论述国学入门、国学典籍、国学方法及国学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的精辟论文,通过大师们权威的论述和讲解,来展示国学的真谛,以帮助读者领略国学的魅力。大师们的经典著作,经过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是历久弥新的永远具有阅读价值的典范,是值得我们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
目录
第一篇 余嘉锡讲国学
第一章 目录学概览
第一节 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
第二节 目录释名
第二章 目录书体制
第一节 篇目
第二节 叙录
第三节 小序
第四节 板本序跋
第三章 目录学源流考
第一节 周至三国
第二节 晋至隋
第三节 唐至清
第四章 目录类例
第一节 目录类例之沿革
第二节 古今书目分部异同表

第二篇 吕思勉讲国学
第一章 论读子之法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庄子
第三节 列子
第四节 苟子
第五节 晏子春秋
第六节 墨子
第七节 公孙龙子
第八节 管子
第九节 韩非子
第十节 商君书
第十一节 尹文子
第十二节 慎子
第十三节 邓析子
第十四节 吕氏春秋
第十五节 尸子
第十六节 鹗冠子
第十七节 淮南子
第二章 理学之原
第三章 理学源流派别
第四章 濂溪之学
第五章 康节之学
第六章 横渠之学
第七章 明道伊川之学
第八章 晦庵之学
第九章 象山之学
第十章 浙学
第十一章 宋儒术数之学
第十二章 阳明之学
第十三章 王门诸子
第十四章 有明诸儒

第三篇 杨树达讲国学
第一章 释名
第一节 修辞
第二节 修
第三节 辞
第二章 修辞之重要
第一节 修辞之益
第二节 不修辞之害
第三章 修辞举例
第一节 改易
第二节 增益
第三节 删削
第四节 颠倒
第四章 变化
第一节 能动的变化
第二节 被动的变化
第五章 改窜
第一节 避复
第二节 避嫌
第三节 避讳
第四节 避熟
第五节 鸣谦
第六章 嫌疑
第一节 别白
第二节 混淆
……
第四篇 朱自清讲国学
第五篇 闻一多讲国学
第六篇 罗常培讲国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