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药学基础

中医药学基础

  • 字数: 71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作者: 李梅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774321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中医药学基础(供药学类专业用)(第3版)》共分为三篇、十八章,分别介绍了中医基础知识(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体质、辨证、病因、病机等)、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中药以及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剂等方面的内容。《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中医药学基础(供药学类专业用)(第3版)》适合医药高职教育及专科、函授及自学考试等相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行业培训和自学用书。
目录
上篇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第二节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藏象经络学说
第一节概述
一、藏象的概念和藏象学说的特点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第二节五脏
一、肝
二、心
三、脾
四、肺
五、肾
第三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一节气
一、气的概念和分类
二、气的运行
三、气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血
一、血的概念
一、血的生成及运行
三、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精
一、精的生成
二、精的功能
第五节气血津液精之间的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四、精和气的关系
五、精和血的关系
六、精和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体质
第一节概念
一、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二、中医体质的概念
三、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正常分类方法
二、正常体质
第四节体质的临床应用
一、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六淫
一、风
二、寒
三、暑
四、湿
五、燥
六、热(火)
第二节内伤七情
第三节疫疠
一、疫疠致病的特点
二、影响疫疠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第四节痰饮和瘀血
一、痰饮
二、瘀血
第五节其他病因
一、饮食不调
二、劳逸失常
三、寄生虫
四、外伤
第七章发病
第一节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与发病
二、邪气与发病
三、环境与发病
第二节发病类型
一、感而即发
二、伏而后发
三、继发
四、徐发
五、复发
第八章诊法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
一、概念与内容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九章病机与辨证
第一节八纲病机与辨证
一、表里的病机与辨证
二、寒热的病机与辨证
三、虚实的病机与辨证
四、阴阳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与辨证
一、气病的病机与辨证
二、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三、气血同病的病机与辨证
四、津液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五、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与辨证
第三节脏腑病的病机与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的病机与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的病机与辨证
三、脾与胃病的病机与辨证
四、肝与胆病的病机与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的病机与辨证
六、脏腑兼病的病机与辨证
第四节其他病机与辨证
一、六经病的病机与辨证
二、卫气营血病的病机与辨证
三、三焦病的病机与辨证
第十章预防、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预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与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中篇中药学基础
……
下篇方剂学基础
中药索引
方剂索引
中成药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