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聆听与吟唱

聆听与吟唱

聆听吟唱》这部作品源于肖复兴和儿子的一段交流。2001年肖复兴听了近600盘磁带,对摇滚这一音乐形式有了全新的感受。学会聆听尤其是聆听不同的声音,有时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引用德彪西的一句话:"音乐只为聆听而存在。"静下心来去聆听,是欣赏和接受音乐的第一步。聆听他们的那些音乐,充溢着奇异的感觉,像是到异国他乡去旅行,让心情变得忽然日朗天青忽然又暴雨瓢泼,耳朵和眼睛以及心都激活了起来。聆听带给我的感受真的那样的美好和开阔。
  • 字数: 2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肖复兴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71685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聆听吟唱/肖复兴文集》是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一部随笔集,书稿起源于肖复兴和儿子关于摇滚音乐的热烈交流,引用德彪西的一句话“音乐只为聆听而存在”,所以他静下心来聆听,然后他将这种感觉用优美细腻的语言带给读者。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卷一:
我和鲍伯·迪伦
老艺摇批判
我们的上面是天空
作为诗人的列侬
朋克教父的破镜重圆
地上掉着一块旧丝绒
摇滚里的金斯堡
门旁凋谢的恶之花――关于莫里森的笔记
“这这”三部曲
上一代的保罗·西蒙
关于老鹰
哈利路亚
悲情莫里西
天堂兄弟
天堂里的一场暴风雨
不要在地铁里睡觉
“赶时髦”的20年
死亡并没有结束
为何我唱布鲁斯
汤姆-韦茨之梦
续汤姆·韦茨之梦
红房子画家
梦幻的色彩和声音
来自希腊的风
不老的云
黑色也是一种颜色
电子寓言的标本
黑色传教士之歌
Lo-Fi中的“西巴多”
卷二:
我是你的一面镜子――关于尼可
你是我唯一从未讲过的故事――听P.J.哈维
整个故事的一个开头――关于凯特·布什
因为这个夜晚――帕蒂·史密斯札记之一
镜子里面正望着我的人是谁――帕蒂·史密斯札记之二
抱小猪的阿莫斯
乱星的吟唱
距离中的弗雷泽
腹腔里的青春期――听坦娅·唐利
人体模型――听Portishead
黑色的巫女――听迪亚曼达·格拉斯
巴洛克摇滚――听“米兰达性花园”
卷三:
崔健的意义
青春罗大佑
中年听蔡琴
都是月亮惹的祸――听张宇
我站在原地踏步向前――听何勇
谁能把一支恋歌唱得依然动听——听老狼
花儿开在粪土之上――听苏阳
答案在身上还是在风中――听胡吗个
重听张蔷
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
摘要
其实? 摇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力量? 从来不是为了怀旧用的? 鲁??里德说过: “生活被摇滚所拯救?” 帕蒂??史密斯也说过: “你若能了 解摇滚乐? 你就能知天下事?” 我虽然到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他们所下的 这样似乎有些极端化的论断的意义所在? 但我已经明白摇滚并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情? 或仅仅是一种另类的艺术形式?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 常常有这样两个问题不时地回旋在我的脑海 中? 一个是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摇滚的位置和作用? 一个是在西方文化 的发展中摇滚的位置和作用? 我知道这不是我能够回答得了的问题? 这念 头只是倏忽一闪而过? 事实上? 一部西方古典音乐史从复调音乐取代格哥高利圣咏开始? 到 无调性对多重调性的创造? 都是在不断反叛的历史? 而摇滚在自身的发展 历史中出现过对古典的回归和向往? 也说明和古典音乐并非那样水火难 容? 同样? 早在勋伯格音乐中所开的噪音先河? 已经和摇滚在某种程度上 相通了? 古典和摇滚就是这样交织在西方文化的筋脉中? 在我们中国? 有这样有意思的现实? 在西方20 世纪70 年代末以瑞士籍意大利人莫罗德第一次用合成器录制了“欧洲迪斯科”? 经过电影?周 末狂热? 的热播而迅速让迪斯科狂热起来的时候? 我们对摇滚还是一无 所知? 但刚刚开放的中国? 对迪斯科这一西方摇滚的新样式却是那样心安 理得地接受了? 风靡在80 年代的大街小巷? 甚至激荡在公园里晨练的老 头老太太之中? 摇滚就是这样在我们毫无察觉之中无所不在地渗透进我们 的生活? 无论东方文化和西方古典音乐? 摇滚所具有对生活嘲讽的品格? 对心 智启蒙的品质? 对民主化平民式朴素的诉求和实践? 尤其对现实批判和颠 覆的杀伤力? 都是它们不具有的或者说是缺乏的? 东方儒家的中庸之道? 古典音乐的高雅和谐? 在我们的心中已经磨上了厚厚的老茧? 在这个越发 老龄化的世界? 大部分的空间被世袭或惯性跑马占地般的占领? 挤压着年 轻人? 没有了他们的居住和使用面积? 更没有了他们的话语权力? 我们也 就能够多少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疯狂热爱着摇滚乐? 也就多少 理解一点鲁??里德和帕蒂??史密斯的话了? 约翰??列侬还在他的歌中唱 过: “ 披头士比基督有名?” 没错? 起码在现在年轻人的心中? 摇滚比基 督还要有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