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摄影与表达

摄影与表达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作者: 钟建明,(美)山姆·王,应爱萍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14154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下随着相机与带拍摄功能的手机的普及,摄影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与表达的工具,它的表达主要分两个层面:媒介层面与视觉语言层面。本书便从媒介与视觉语言两方面讲解摄影如何完成表达的。
作者简介
钟建明,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至2015年,任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985,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5,参加江苏青年艺术周现代艺术展;1987,举办钟建明张安鲁程华黑白作品展;2007,摄影作品被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收藏;2007,在韩国首尔举办个人摄影展;2004,担任由五国十四所大学举办的“中外摄影交流周”总策展人;2005,应邀访问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州立来姆森大学,并举办讲座;2007,担任“这方水土”学院邀请展策展人;2013,应邀在美国代顿大学、里姆森大学及南卡罗莱纳州海岸大学举办系列中国文化与摄影讲座;2008,获江苏摄影教育优异奖;2012,获中国摄影教育特殊贡献奖,
山姆·王,1966,获衣阿华大学艺术文科硕士学位,主修专业:摄影以及绘画。1973,抢先发售全美摄影教育大会董事会成员;1990—1991,美国摄影之友杰出奖评审委员;1984—1993,南卡罗莱纳州立博物馆艺术收藏顾问;2000~今,世界针孔资源顾问团顾问;1982,大都会艺术馆举办个展“对应物”;1996,获南卡罗莱纳州州立来姆森大学学术成就院长奖。公开和公司收藏作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利桑那州塔斯肯创造摄影中心、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等。
应爱萍,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摄影史与摄影理论。
目录
第一章 摄影的诞生
一、一种物理现象——光与透镜
二、一种信息媒介——感光胶片
三、一种表述工具——照相机
四、一种影像语言——数字图像
相关理论解读
第二章 照相机语言
一、便捷的工具——卡片机、手机
二、可控的影像语言工具——数码单反照相机
三、价值依旧的机器——胶卷照相机
四、让胶片更丰富的方法——超级区域曝光法
相关理论解读
第三章 影像造型语言
一、能量、波长、折射——光的特性
二、太阳的恩赐——自然光
三、另一种选择——人造光
四、不仅是照明——光的造型
相关理论解读
第四章 选择与意义
一、产生意义的起点——社会角色
二、拍摄对象与视角——观看角度
三、摄影者的身份与视角——摄影的目的
四、他们如何摄影——成功的案例
五、不一样的摄影——思考与表达
相关理论解读
第五章 图像的阐释
一、光色的作用——建构图像信息
二、表象、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
三、风格与记忆——意趣与刺点
相关珲论解读
第六章 图像的最终呈现
一、黑白相纸冲洗——暗房训练
二、传统手工技法一一蓝晒与铂金印相
三、数字图像呈现——图像蒙太奇
第七章 阅读与分析
一、影像修辞比较——最合适的呈现
二、那时间、那些人、那些事——认识名家
三、做一次自我解剖——作品评价
四、解析摄影史上的名作——再认识名家
五、另一种讲述——创作影像故事
相关理论解读
第八章 培养创造力的讨论
一、表达的前提——观看方式研究
二、文字的转向一视觉日记
三、解决一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
四、找一位自己的偶像——崇拜大师
五、保持一种积极态度一——批判精神
六、找出自己最擅长的——兴趣与迷恋
七、寻找重要的视觉元素一一关注生活
八、研究影像的暗指——隐喻
九、表述方式的再发现——最佳叙事
十、与目标相符的内核——剌点
十一、被你忽视的选题——异端
十二、他们喜欢什么——意外发现
相关理沦解读
第九章 摄影以外的训练
一、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闪光点——摄影史论
二、他们为什么辉煌——了解社会进程
三、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事宜——劳逸结合
四、培养其他兴趣——素养与熏陶
五、随意拍摄的训练……再现潜意识
六、沉思冥想——平静内心
七、追述梦想的训练——自由联想
八、从自觉开始——保持自由
九、摆脱平时的拍摄习惯——与朋友合作
十、寻找不同观点的讨论——结交影友
十一、训练你的视觉能力——相信直觉
十二、作品的再审视与检讨——重新思考
第十章 揭示动机
一、存在与再观看——找出动机
二、反省那一次机缘——自我评估
三、再次寻找主题——当时的兴趣
四、环境与主体感觉——重新反思
五、最具挑战性的选择——重建主题
六、是什么让你不适应——为什么
七、发现“线索”——再次找回感觉
八、将独立的画面串联起来——线性表达图像
九、尝试再尝试——革新性的解决方案
结语
摄影文献选粹
延伸阅读
鸣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