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弘一大师开释人生
字数: 24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上官紫微 著作
出版日期: 2010-06-01
商品条码: 9787563923434
版次: 1
开本: 16开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食饮一壶禅茶看流水风云点燃一炷清香闻法师教诲,照见人生五蕴,去疏狂得高旷底蕴,参透宠辱人生,去偏枯得缜密严明。
从富贵官宦的煊赫之家到舍弃名利的清修之人,从无一不通的艺术全才到潜心礼佛的一代高僧。
弘一法师的生前有无数的谜团身后却只有简单的叮咛——
相信命运不如相信努力;抱怨人生不如勇敢面对,奢望永远不如把握现在;期望太远不如活在当下。
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接近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自尊与骄傲不同:骄傲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
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只缘尘世爱清姿,莲座现身月上时。菩萨尽多真面目,凡间能有几人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世人心有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自处超然,失意泰然。
内容简介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内容简介: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有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靠前1代祖师,为有名的佛教僧侣。
目录
大师观色空:参晓人生初始事,空也是不空
于佛法中参破生命
空其实不空,出世人做人世事
尔等皆有一颗无尘心
不是不幸福,只因不单纯
恕己如恕人,责人如责己
时时忏悔,洁净性灵
涤瑕荡秽,日日省自己
缘起缘灭总有时
大师喻无畏:常常失败常常悟,何须畏万物
舍去不是失去,牺牲只为得到
无辩能息谤,无争可止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落
凭空说说不如实地做做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
成为红尘中的有心人
花繁柳密拨得开,风狂雨骤立得定
常常失败常常悟
大师笃戒律:戒门不开,烦恼不来
持戒才能自由
断去污染内心的精神食物
不要变成为金钱疯狂旋转的陀螺
久贪生灾厄,寡欲心自清
清空贪求,争似春风处处闲
走出欲望的虚幻之城
急之易不暇,缓之或自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一念嗔心,开百万障门
大师说涵容:忍一切难忍,纳一切难纳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
慢慢来,涓流积至沧溟水
世人谤我,只需微微一笑
江河不择细流,能容涵养戾气
宜静默,宜谨言
空空如也装万象
谦谦若水,厚德可纳污物
大师爱慈悲:度万象苦厄,悯千百世人
滴水密密虫,生命怎分贵贱
万缘放下,万爱拾起
以一言之善化一切干戈
我佛慈悲,难合众生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行自揣度
大慈大悲菩提心
万物有灵,岂可随意屠戮
乐道人善,易于度人
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
大师讲修身:深浅宜自知
自行检点,不敢轻率妄行
千年修行毁于小小陋习
深浅错对应自知
笃定专一,二心驱除
三思可以戒愚躁,心平气和来千祥
先用三个筛子
胸中无一事,乃能事事
大师言习业:好闻道可解三千烦恼丝
床头放个“草庵钟”
分分秒秒别放过
既然欢喜,不妨投入
随喜,凡事都可试试
设身处地悟禅机
为何溃于小事
不耻下问,不必拘泥于年龄
一生慎学防疏漏
大师解疑惑:执与不执在于心
执与不执全看本心
弓长松弛宜适中
不畏红尘遮望眼
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
放开名利这匹脱缰的野马
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
不能合,只好泥里团团转
哪里跌倒哪里站
凿枘相应,功业始成
大师悟世道:战战兢兢,也是一生
若冬涉川,如履薄冰
躬身实地见修行
僧家哪有半日闲
小小菜叶也应爱惜
作之不止,可以胜天
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大智大觉的保身法
大师谈智慧:行身如般若
不妨夸夸别人
身体力行换来德高望重
世人心有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欺人者人欺之,爱人者人惜之
折损自己未必不是福
大巧若拙,一言顶万语
似予实取,不争反而能为先
纵然不契又何妨
大师道因果:立地即菩提
取法天地间,生命任自然
不完美的婆娑世界
瓜豆相得,果报在人为
心有戒,不拘泥于形式
自知一无所长,自省做为不浅
觉悟智慧,立地即菩提
大师论生死:苦乐由人,安于生死
抛却无常之苦,常悦我净
既然缘变无迹可寻,不若娴雅度过一生
气度要宏,意趣要乐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竹密岂妨流水过
自处超然,失意泰然
事能知足心常惬
关怀死者,超度亡灵
大师释佛宗:慧海慈航道佛法
不畏在这尘世漂泊
把信仰当成拐杖
法海山河端丽,凸显人间性情
哪怕一念忏悔,也是可爱
做红尘中的真菩萨
佛也不能救你,你来救你自己
素食恬淡能养生
度一切苦厄
弘一法师语录
弘一法师年表
摘要
有人曾说:“忏悔和爱是两种美德”。一个人,如果想要不停地增进自己的道德,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忏悔。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毕竟是不多的。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虽然含有忏悔的因素,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忏悔。佛经中讲“无忏悔者,不为人,名为畜生”,讲的正是地地道道的忏悔了。宗教里,忏悔是重要的法,指明忏悔是生命之复活。
弘一法师有一次到南普陀寺,本来想到养正院和各位法师讲谈讲谈,原定的题目是“我的忏悔”,但是这个话题说来话长,不要十几小时不能讲完,又怕辜负了自己当初的心愿,也怕辜负了听讲人的心意,于是大师娓娓道来:“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此言之意,是告诉众人不能掩盖自己的过错,要时时忏悔,懂得认错,不可自欺欺人。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忏悔的故事: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祗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完后,穿着新装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地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帮您做什么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着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地敲、使劲地敲。”
阿难点头答应后就匆忙走到那根铁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块坚硬的石头,对着那根铁柱先试着比画几下,随后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间,那根铁柱发出极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几乎传遍整个舍卫国,连地狱里的饿鬼和畜生道的畜生们也都听见了。更奇怪的是,大家听到这声音后,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消失了。无论是人、饿鬼还是畜生都不再有痛苦和烦恼。这些事阿难在敲击铁柱前并没有想到,事实上,连阿难自己也被声音震撼了。
这声音将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们召唤出来,他们都会聚到讲经堂。
佛陀对他们说:“众位弟子,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年,大家都学习了一年的佛法了。现在你们应该反省一下自身,我也是同样需要反省的。你们两人一组,各自向对方检讨自己的过失,并要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做出忏悔,使自己的身心清净不染杂念。”
所有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两人一组,认真检讨自身,忏悔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候,佛陀慢慢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开口说道: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刚才你们大家都检讨了自身,并为自己的过失做了忏悔。我刚才说过,我也同样需要反省。”
佛陀停了一下,又接着说:“其实我没有做错任何一件事,也没有任何过失,但是为了训诫你们,我也要做出反省,检讨自身。”紧接着,佛陀向大家做了忏悔,随后才又坐了下来。
弟子们一见佛陀没有任何过失,也检讨了自身,觉得自己还反省得不够,于是都学着佛陀的样子向所有在座的弟子们做了忏悔。
这一天中,有一万个比丘感受到佛义,消除一切杂念,另有八千比丘修成了阿罗汉。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