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守古与维新 中西语文学史述论

守古与维新 中西语文学史述论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对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与体会,尤其关注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此外也探索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从而指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总体来说,笔者试图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语文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不断创新。 轻学术“小文”让读者领略中西学术在语文学、语言学层面的交汇与融合。
  • 字数: 21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 作者: 郑伟 著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5187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名“守古与维新”取自林语堂一篇文章的题名。林氏在文中直言道明,“知新而不知古,则空疏浮泛”,“知古而不知今,则昏聩老耄”,意思是为学需要放宽眼界,出入古今,融会中西,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应做“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之学问。 本书所辑二十篇文字,记录了笔者近年来关于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一点心得体会,讨论的内容包括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以及它们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对当下语言生活的些许感想等。总体来说,笔者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学人、学行和学缘背后的中国古代语文学或现代语言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进而不断创新。
目录
学人、学行与学缘(代前言)
当西方遇见东方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与史语所的早年交往
青铜、纹饰与分期——高本汉的学术转向
胡适与高本汉——文言、口语之辨的方法和旨趣
荷兰高罗佩与中印文化交流
守古与维新
守古与维新——古音研究三百年
沈约、四声与平仄
犹遗写韵轩中迹 留得风流后世看——女仙吴彩鸾与唐代功令的民间语境
大家的书与文
许我忘年为气类 风义平生师友间——近年出版的几种王国维书信集读后
才情未竟的词典学家——文学与幽默之外的林语堂
走进容庚先生的学术人生——读《容庚杂著集》
探音研韵 历久弥新——评《汉语音韵讲义》
踵事增华 自成一派——评《上古音系》(第二版)
高山流水觅知音——郑张尚芳的古音之旅
追怀师长
路殊何从问 知音难再寻——纪念郑张尚芳教授
不求闻达 不负韶华——郑张尚芳教授的生平与学术
深入探析宜兴方言历时与共时音韵的新著——兼怀李小凡教授
论语说文
和而不同与文化传统——“方言梗”流行的背后
上海方言综合研究与数字化传承的新成果
语言文字规范要尊重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外语教育怎么办?
附录
立足专长 触类旁通——汉语史学习与研究的几点体会
人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