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

广告语:新疆西域文物考古及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侯灿先生遗著
  • 字数: 733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 作者: 侯灿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75162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侯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西域考古与历史研究专家,为我国新疆的考古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侯灿先生的学术,以高昌研究最有影响。其次是楼兰,第三是和田。侯灿先生利用吐鲁番出土高昌时期的墓表资料撰写的《麴氏高昌王国官制研究》巨文(1984年),对于高昌官员的几个系列和等级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即使今天也必须参考。侯灿先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楼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工作,深受各界重视。有关和田的研究,侯灿先生主要围绕麻扎塔格古戍堡进行了讨论,涉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以及和田绿洲的变迁等问题。《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一书是对侯灿先生毕生研究的总结。
内容简介
《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是我国新疆西域文物考古及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侯灿先生的个人文集,收录了他主要的代表论文,是侯灿先生西域历史考古研究的全面总结。《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是侯灿先生结合考古发掘的资料、结合史学文献学上的历史记载或历史传承的有关资料、结合历史地理学上关于利用山川物象研究聚落、城镇、交通路线的方法治史的展现。收入《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中的文章共计40篇,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西域历史与丝绸之路研究,计8篇;第二组,吐鲁番历史与吐鲁番考古研究,计22篇;第三组,楼兰考古研究,计10篇。这些文章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而是以研究问题相类或相近归类。为便于读者了解或理解每组文章所论史事,侯灿先生在篇首收入了一两篇综述或概要性的文章。
作者简介
侯灿(1936—2016),男,四川合川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门化专业。曾任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室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新疆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编委、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委、《吐鲁番学研究》编委等职。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
目录
前言 一 西域历史与丝绸之路研究 从文化遗物遗迹看新疆(西域)是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 略论我国历史上的西域 汉晋时期西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环塔里木盆地的早期居民及其文化 从考古发现看塔里木绿洲环境的变迁 麻扎塔格古戍堡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 略论东丝绸之路与日本九州 丝绸之路学的涵义、内容及其方法 二 吐鲁番历史与吐鲁番考古研究 吐鲁番学与吐鲁番考古研究概述 西晋至北朝前期高昌地区奉行年号之探讨 晋至北朝前期高昌奉行年号证补 再论4—6世纪高昌奉行的年号 麴氏高昌王国官制研究 再论麴氏高昌的将军戎号与宿卫兵将(上) 再论麴氏高昌的将军戎号与宿卫兵将(下) 吐鲁番出土砖志及其研究综述 《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补正 答《〈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释录指瑕》 前凉年号新考辨 升平十一年王念卖驼契及其说明的历史问题 北凉缘禾年号考 大凉且渠封戴墓表考释 吐鲁番出土《张季宗及夫人宋氏墓表》考释 新发现的高昌王阚首归和麴嘉年号考 高昌章和十三年朱阿定妻杨氏墓表出土时间、地点与有关问题补论 跋《高昌主客长史阴尚□造寺碑》 高昌建昌六年(560)麴惇墓表考补 吐鲁番出土砖志所见武周改字考述 吐鲁番晋—唐古墓出土随葬衣物疏综考 麴氏高昌王国郡县城考述 高昌故城址 三 楼兰考古研究 楼兰发现?文化遗存?汉文简纸文书研究综述 楼兰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楼兰新发现木简纸文书考释 论楼兰城的发展及其衰变 李柏文书出土于LK说 跋片山章雄《李柏文书的出土地》 楼兰出土张济逞文书探讨 楼兰出土糜字、大麦及珍贵的小麦花 楼兰考古发现的钱币 楼兰三说正谬 附录Ⅰ 作者简介 附录Ⅱ 作者简历 附录Ⅲ 作者论著简目
摘要
前言 为何要研究历史?怎样研究历史?凡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首先面临的就是两个问题。这里我不想作理论上的探讨,因为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会作出各种不同的回答或解释。我只想谈谈几十年来我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体会和认识。我认为历史是由时间、地点和人物三个方面的因子构成的过去的事件。这些事件纵向排列整合而成时间系列,可以谓之断代史或通史;横向排列整合而成空间系列,谓之地域史或地区史;这些事件以人物研究为中心谓之人物史;以集团、集群为研究中心谓之阶级、民族史。其目的在于求实、求真、求是。首先是求实,时间、地点和人物是不是事实。落实了事实,还必须求真。这就要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以求其事件的真实面目、真实性质。最后再经过事件内因和外在条件的研究,以求其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这就是求是。至于论及方法,也就是研究手段,我采取的是三个结合:一是结合考古学发掘出来的可靠资料;二是结合史学文献学上的历史记载或历史传承的有关资料;三是结合历史地理学上关于利用山川物象研究聚落、城镇、交通路线的方法,以求其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范围和影响。“三求”的要求和“三结合”的方法,就是我治史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收入本书的文章也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和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当然,由于各篇文章在当时所具有的水平、占有的资料、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文章思路逻辑考虑成熟一些,相对写得较好一些,而有的文章考虑不那么成熟,因此写得不那么好。好与不好都是我治学的历史记录,再回过头来审视一遍,却也反映了我的治学历程。因此收入本书的文章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除了核对史料、纠正排印错误以外,一般未作改动。个别文章后来有了新资料、新见解必须要作改动的,也都在文末补记、附记或注明中予以说明。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