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

  • 字数: 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孙静茹 著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1454816
  • 版次: 1
  • 开本: 12开
  • 页数: 5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梅》由孙静茹著。初学画者首先应该学会像昔日的大师那样作画,然后才能按自己的愿望去画。在学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悟道精神,掌握方法,锲而不舍,勤学苦练,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内容简介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梅》介绍了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句话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写意花鸟画是传统花鸟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用笔简练,造型概括,寓意深远。笔法是中国画技法的精髓,从严格意义上讲,笔既是画的骨干,又是墨的筋骨,用墨用水的精妙与否离不开用笔的好坏,所以历代画家都将用笔摆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元代汤厘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盖花鸟至清,以意写之,不求形似耳。”所谓“以意写之”,是作者自立心意,强调主观作用,强调感情的移入,“草草点缀,情意已足”,“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不讲秀而含秀于笔墨之内”。所谓“不求形似”,即不斤斤于形象酷似,作者运用剪裁、夸张以及巧妙变形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借物以写胸中之所有”,描绘作者的生活感受,传达作者的思想及感情,进而形成独特意境,加强艺术的情趣和感染作用。
作者简介
孙静茹,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大连国画学会会长。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2003—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参展代表作品:《千古遗恨》、《超前消费》、《风花雪月的故事》分别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风动一一山春色》参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国风》参展纪念孔子诞辰全国美术作品展;《黄河谣》参展中国美术馆2001·中国画创作展等;《又是一年三月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正义·和平一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获奖代表作品:《风画雪月的故事》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田园》获辽宁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时空》获庆祝建国50周年辽宁美术创作成就展优秀奖等;《暖风》获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学术奖。其作品曾多次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等国展出,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国画家》、《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美术报》等国家一级报刊。
目录
第一课 中国写意画的工具材料介绍
第二课 白石老人作品赏析
第三课 写意梅花表现手法
一、梅干画法
1.勾勒法
2.没骨法
二、枝梗画法
三、花朵画法
第四课 梅花作画步骤解析
创作步骤一
创作步骤二
创作步骤三
创作步骤四
创作步骤五
创作步骤六
第五课 作品赏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