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诗学平淡理论研究

宋代诗学平淡理论研究

  • 字数: 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王顺娣 著
  • 出版日期: 2009-12-01
  • 商品条码: 978780752487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对"平淡"本质内涵的理解就有新的创获,学术界认同宋代诗学中平淡内涵的特殊性,但一般将它解释为"外枯中赍"抑或"老境"美等,其理性分析显然不够,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平淡"之称为
"平淡"的内在原因。本书指出"平淡"的本质内涵是指对立统一产生的审美张力。"平淡"并非枯燥乏味,而是一种"内蕴深厚的美",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在宋代诗学中,"枯"、"淡"、"平"、"拙"、"俗"等支配着"膏"、"浓"、"奇"、"工"、"雅",并决定这种审美张力的性质,这就是"平淡"之称为"平淡"的内在原因。
本书还深入探索了宋代诗学平淡论的社会文化内涵,指出:"平淡"实乃宋人对人、文、道三者合一的关捩点,并熔铸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平淡"既是宋人的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的最高体现,又是心目中普遍的和最高的诗歌审美理想,同时也是"道"的体现。本书指出,宋代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之下,文人不必拘泥儒家成说,因而对人、文、道三者关系的认识比前人更为超脱通达,既突出"人"的主体性,又强调"道"的本体性,同时还兼顾到"文"的审美性。三者之间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通达性。
内容简介
《宋代诗学平淡理论研究》主要内容简介虽然宋代诗学的这一特征已为学界所注意,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王顺娣博士沉潜于此,撰成《宋代诗学平淡理论研究》一书。全书材料翔实丰富,论证严密,对宋代诗学平淡论的内涵、成因、历史轨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平淡"范畴历史溯源
第一节先秦时期:哲学、伦理及政治层面的"平淡"
第二节汉魏时期:对老、庄"平淡"思想的继承和修正
第三节六朝隋唐时期:诗学意义上的"平淡"
第二章宋代诗学"平淡"范畴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平淡美:宋人心目中普遍的和最高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平淡"的本质内涵及其美学生成
第三节"平淡"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平淡"的生成原因及其理论渊源考察
第五节"平淡"的诗学意义和历史地位
第六节"平淡"与相关性范畴
第三章宋代的代表性诗人的平淡观
第一节柔弱中含刚强、浅俗中见深刻——宋初诗学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