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三帝国的语言

第三帝国的语言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德)克莱普勒 著作 印芝虹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09990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第三帝国的语言》(LTI),对国家社会主义的语言及其影响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既是一部历史书写的杰作,也是一本品质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位语言和文学学家在无望的纳粹时代实施的自我拯救。
作者从自己在这一时期的日记材料(这些日记被视为文学领域的爆炸性事件,受到人们的欢呼,甚至在当时的电视节目“文学四重奏”里被称作“世纪之作”)中 “剥离出”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并据此写出了这本书,它用一些相遇、回忆、轶事等等使叙述风格生动,于是诞生了一个艺术性很强的“语文学和日记”混合体——《第三帝国的语言》。
LTI是维多·莱普勒很为成功也是很难的著作。该书在六十多年间在德国出版了三十多版,大约40万册,这还不包括国外出版的各种版本。
这本书资料翔实,是很重要的亲历者见闻研究。在作者的视野内,他的全部的日常环境都成为他的观察视域:政治演讲,致意的新方式,文章和广告,收音机里的战事报道,行进的队列和国社举办的其他的大型活动,《冲锋者》和国社很好政治人物的发表物,并且也包括高速公路及新的掌权者的庞然建筑,甚至议会大厦之火。
作者简介
维多·莱普勒(Victor Klemperer),1881年出生于瓦尔特河畔的琅茨贝尔格,在布隆贝尔格和柏林长大,在慕尼黑、日内瓦、巴黎和柏林读了哲学、罗马语文学和日耳曼学专业。1920—1935年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罗曼语文学教授,1935年因为其犹太出身被解聘。1945年以后恢复了德累斯顿教职。此后在格莱弗斯瓦尔德、哈勒以及柏林任教授。维多·莱普勒于1960年于德累斯顿逝世。 
目录
代序 英雄主义
1 第三帝国的语言
2 前奏
3 基本特征:贫瘠
4 帕尔特瑙
5 摘自第一年的日记
6 三个最早的纳粹词
7 炫/扩展
8 十年法西斯主义
9 狂热的
10 本源诗文
11 模糊界限
12 标点应用
13 名字
14 煤耗子
15 不可能
16 在一个独有的工作日
17 体系和组织
18 我相信他
19 家庭告示:第三帝国语言的复习小资料
20 留下了什么?
21 德意志之根
22 阳光的世界观
(来自偶然的阅读)
23 如果两人做同一件事
24 欧洲咖啡馆
25 黄星
26 犹太人的战争
27 犹太人眼镜
28 胜利者的语言
29 犹太复国主义
30 词语最高级的诅咒
31 从运动中走出
32 拳击
33 追随者
34 那一个音节
35 交替冲淋
36 现场检验
也作后记 “因为言论”
附录
关于这一版
评注
代后记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