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弘学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31058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在整个佛学体系中,唯识学的思想理论是最具条理和组织的一门学说,但也是最难理解和深入的。本书对唯识学的产生和发展、所依经论及其在印度、中国的传播与演变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同时,又对五位百法、蕴界处三科、唯识五法、三性学说、实践理论等唯识要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诠释;是唯识学入门的必读书,被誉为弘学居士的“五朵金花”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弘学,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瑜伽菩萨戒居士。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和夫人马时芳先生。问学于梁在农先生和密悟格西;是佛学家正果法师的正信皈依弟子。曾执教于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和四川省佛学院。已出版《佛学概论》《藏传佛教》《小乘佛教》《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中观学概论》《唯识学概论》《佛教图像说》等著作。
目录
总序黄心川
序一惟贤
序二应天佛智

上篇唯识史要
第一章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
第一节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
第二节唯识学之始祖
第三节师子觉与陈那
第四节十大论师

第二章唯识学所依之经论
第一节六经
第二节瑜伽师地论——“一本十支”之“本”
第三节十支论——“一本十支”之“支”

第三章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
第一节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二节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三节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四节分流时代的唯识思想

第四章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
第一节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第二节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第三节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第四节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第五章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
第一节玄奘大师
第二节唯识三祖
第三节玄奘会下之精英

下篇唯识要义
第六章五位百法
第一节五位法的概念
第二节心法
第三节心所有法
第四节色法
第五节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节无为法
第七节二无我

第七章蕴处界三科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五蕴
第三节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八章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
第一节五法
第二节三自性

第九章唯识义
第一节能变、习气及种子义
第二节初能变
第三节熏习义与三量
第四节第二能变
第五节第三能变
第六节唯识学的因果论
第七节杂染流转义

第十章唯识学的实践理论
第一节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第二节转依义
第三节唯识观
第四节唯识修行之根基及次第
第五节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第六节菩提与涅槃佛身与佛土
附唐大圆著《唯识三字经》
后记
摘要
《唯识学概论》和《中观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次年,他奉赵朴初会长之命,又写了《藏传佛教》。两书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十六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国佛教文学》、《中国佛教简史》、《佛教图像说》、《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四种、《中国佛教各宗派丛书》八种、《禅门风姿》、《净土探微》等数十种佛学著述,同时注疏了数十部佛教典籍,选编了《中国历代高僧名著精选》上、中、下三册,并对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唯识论文进行了收集,汇编成《唯识论文集》二册。弘学在弘扬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受到尊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