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北京的生活

老北京的生活

北京民俗学专家金受申先生力作  一幅老北京风俗物事、历史掌故的清丽画卷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
  • 作者: 金受申著李滨声图 著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1892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2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金受申先生关于北京很受欢迎的作品,是读者了解、回忆老北京民俗文化、历史掌故的普及性读物。
内容简介
《老北京的生活》是北京民俗学家、掌故大家、曲艺研究专家金受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六部分记述了老北京的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下层剪影等风物人情,文笔质朴自然、幽默活泼,是读者了解老北京民俗文化、历史掌故的普及性读物。
作者简介
金受申(1906-1968),本名文佩,后改文霈,字泽生,满族镶黄旗人。曲艺史学家、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生于北京,17岁在中学就读时即为报刊编辑,先后入华北大学、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读深造。自1926年起在北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于十余所中学任教,还在华北大学等高等院校担任过讲师。自1938年起,在《立言画报》上开辟专栏《北京通》。1953年经老舍先生介绍,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直至逝世。金受申留有不少哲学、文学、医学著作,也是广见博闻的“北京通”,熟知北京掌故,与三教九流接触颇多,尤喜接触中下层人士,对清末民初的北京风俗事物、趣闻轶事、衣食住行、江湖百业、评书鼓曲等都有着精深的考察研究。其文章内容多来自实地考察,是研究北京历史及民俗的重要史料。李滨声,新闻漫画家,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哈尔滨,原籍辽宁本溪。擅长漫画、戏曲人物画。曾用名李洛非,笔名梨园客。
目录
"四季时令 春 ?????????????????????????????????? 爆竹烟花 2   岁首观花 7   吃春饼 15 夏 ????????????????????????????????? 吃喝 18   穿衣 33   游赏胜地 35   消遣 39 秋 ?????????????????????????????????? 饮馔 50   赏菊 59   游赏 63 冬 ?????????????????????????????????? 养秋虫 67   溜冰 69   熬鹰 72   放纸鸢 74 搭镖陀 78   熏焙鲜货 82   窖冰 84 培植盆景 89   岁末杂缀 93 婚丧礼俗 婚俗 ??????????????????????????????? 满人婚俗 102   汉人婚俗 112   南礼 114 2 京西特有婚俗 125 丧仪 ???????????????????????????????? 丧服 127   棺木 131   入殓前后 134 丧仪 137   其他宗教的丧仪 157 祀祖 ???????????????????????????????? 蒙古八旗祀祖 162   满洲八旗祀祖 165 汉人及一般祀祖 167 过年 ???????????????????????????????? 祭灶 169   接神 173   祭祖 175 送旧迎新 177   拜年 178 吃喝忆旧 庄馆 ???????????????????????????????? 茶馆 ???????????????????????????????? 大茶馆 190   书茶馆 194   野茶馆 200 清茶馆 205   茶酒馆 205 家常菜 ?????????????????????????????? 鱼的吃法 ???????????????????????????? 鱼肴 210   鱼类 214 鸡鸭吃法 ?????????????????????????? 吃喝忆旧 ??????????????????????????? 蒸羊肉 228   羊头肉及酱羊头 229 3 烧羊肉 230   四义兴酒店 232 汤羊肉与抓羊肉 233   银鱼紫蟹 235 肉脯徐 236   鸡鸣馆 238   虾米居 238 饮酒 ??????????????????????????????? 大酒缸 241   黄酒馆 246   露酒庄 249 白酒 251 喝茶 ???????????????????????????????? 品茶与饮茶 252   茶叶庄 255   茶叶的种类 256 北京的水 258   茶具 260   伪茶 262 抽烟 ???????????????????????????????? 旱烟和水烟 265   烟具 267   卷烟及其牌号 271 鼻烟 ??????????????????????????????? 鼻烟 273   鼻烟壶 274 消遣娱乐 养鸟 ???????????????????????????????? 养鸟的用具 280   鸟的鸣叫 289   鸟的押音 299 练玩艺儿 301   南鸟的种类 310 养金鱼 ?????????????????????????????? 养蟋蟀 ????????????????????????????? 蟋蟀的产地 322   蟋蟀的种类 324 养蟋蟀的器具 326   饲养方法 328 4 斗蟋蟀 330 童戏记趣 ???????????????????????????? 粘知了 334   捉蜻蜓 335   灌屎蜣螂 338 掏苇柞子 339   掏蛐蛐 340   摸鱼捉泥鳅 341 拉家雀 343 风俗曲 ?????????????????????????????? 八角鼓 345   岔曲 350   什不闲 354 夯歌 355 皮影戏 ?????????????????????????????? 瞽人艺术 ???????????????????????????? 旧京百业 金融界 ????????????????????????????? 票号 374   炉房 376   金店 378   钱铺 381 国药行 ?????????????????????????????? 丸散膏丹 388   汤剂饮片 390   药材炮制 393 果行 ???????????????????????????? 果局、果摊和果挑 397   果店 400   果市 401 果品的种类和产地 403   窖货 405 煤业 ???????????????????????????????? 北京的煤 407   煤窑 409   窑工 412 运煤 414 5 肉类作坊 ?????????????????????????? 猪头肉作坊 416   羊头肉作坊 419 羊肚作坊 422   驴肉作坊 423   马肉脯作坊 426 狗肉作坊 428 手工作坊 ???????????????????????????? 底局子 431   绣花补活 434   纸花 437 吹瓶业 440 玉器行 ??????????????????????????? 裱画铺 ???????????????????????????? 裱字画的原料 451   裱字画的形式种类 453 裱字画手续和杂件 455 下层剪影 口子攒儿 ??????????????????????????? 厨行 458   茶行 465   车口儿 468 驴口儿 475   攒儿 479 小市 ??????????????????????????????? 鬼市 482   晚市 491   夜市 493 货郎 ?????????????????????????????? 卖豌豆 495   哭糖人 496   染绸缎挑子 497 卖槟榔 499   卖杂面 501   卖火石火绒 502 铜器挑子 503   串粗米 504   卖糕点 506 6 几种手艺人 508 小店火房 ??????????????????????????? 小店 512   火房子 514 编后记 ????????????????????????????? "
摘要
"序
叶祖孚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是金受申先生30年代末40年代初发表在《立言画刊》上的作品,当时专栏的名字叫“北京通”,其记述事物的时代大约是清末民初,很多情况已为今天的人们不了解,只有少数老年人还能依稀知道其梗概,所以为这本书起名《老北京的生活》是很贴切的。
为什么还要把这些陈年旧事重印出来让大家知道呢?倒不是因为目前兴起一股“北京热”,国内外人都喜欢北京的风情,而是老北京生活那种忠厚淳朴的味道确实使人难忘。单以饮茶一道来说,北京人不会像浙江、福建一带的人拿着酒盅似的小杯讲究地啜茗,北京人有自己的饮茶方式。我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家做客时,侯老亲自为我沏茶,先在茶叶中沏一点开水,盖上盖,过一会儿再第二次沏水,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给您闷过了。”这透着多亲切!在目前我们反思历史,重新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时候,读一下记载这些老北京生活的资料,会觉得我们祖国是多么可爱!这里头不是有着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吗?我们怎么能够使它代代相传而不致湮没呢?
另外,《老北京的生活》一书还记载了很多有关北京的史料。例如金受申先生在“爆竹”一章中谈到他的亲戚“吉庆堂史家”善于制作宫廷花炮:“曾制作大型‘花牌楼’,额嵌‘万寿无疆’四字,牌楼下排列狮象虎豹,呈百兽庆寿的
样子,燃着火线,牌楼子一明,象身宝瓶花筒随着放出烟火,高及四五丈,以后百兽有的吐火焰,有的射花筒,兽眼皆放射莲花。至烟火放尽,百兽跪伏地上,一时灯暗消,牌楼依然存在,能历时数十分钟。”
看了这段生动的描述,不由得使人想起烟火确是我国民间一项珍奇的艺术。记得童年一个晚上,母亲携我在故乡城隍庙前看放烟火,黑暗中一声爆竹上天,迸发出一个花篮,然后花篮中又伸出一朵美丽的鲜花,灭了!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可是童年看烟火的印象还保留在温馨的记忆中。还有,很多人恐怕还会记得在解放以后好几次国庆狂欢的晚上,每当流星似的烟火放完之后,有时突然升起一串标语烟火。当“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串长形标语凌空摇曳而下的时候,人们喝彩欣赏着,同时浸沉在欢乐中。假如我们能使烟火这种传统的民间特种工艺进一步大放光彩借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话,那该有多好呀!
再举个例子:近几年西瓜品种不断翻新,很多新型杂交西瓜推上市场,销售量大大增加,而当年在人民生活中也有一定地位的香瓜则快要绝迹了。本书中提到在民国初年北京香瓜就有“白羊犄角蜜”“苹果青”“旱三白”“蛤蟆酥”“青犄角”“面猴儿”(即“老头乐”)等好几个品种。入夏以后,小贩挽筐挑担上市,几枚铜板就能买几个。香瓜比西瓜便宜,抛在井水中,浸凉以后,剖而尝之,甜爽可口。现在仅仅过去几十年,香瓜已经不多见了,有时在郊区农户院圃中偶能发现,只有外乡东北等地的摊市上还在卖着香瓜。这种当年人民颇为喜爱的瓜类如能保存下来,丰富人民的经济生活,又该有多好呀!
这本书还讲了极为珍贵的史料。如“攒儿”一节就是《析津志》《宸垣识略》等古籍中所讲自元、明、清以来所谓“人市”的具体记载。历史上劳动者出卖闲散劳动力,常常手持工具(瓦刀、锯、斧等)在茶馆里边喝茶边等着雇主叫唤,这种状况一直到北京解放初期在前门外、崇文门外桥头还可以看到。这就是所谓的“人市”,也被史学家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攒儿”一节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唯一的一篇有关“人市”的资料。
北京的历史是悠久的,老北京的生活也是丰富的。我们如能从中挑选出并继承其精华部分,使今天北京市的人民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这将是有益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