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印迹深深

印迹深深

  • 字数: 29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金衡山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3100539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4章,阐述、评析美国文学与文化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冷战思维的核心世界观及理念延伸。以东西方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冷战,在二战后占据了世界历史进程的近半个世纪。冷战改变了历史的格局,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美国社会尤其如此。本书聚焦冷战的核心问题——冷战思维,从历史、政治、思想、文化和文学等多个方面,透视冷战思维在美国的产生、延伸、发展和影响,由此见证冷战对美国社会的塑形和反塑形的过程。四个篇章包括:政治、外交与道德使命:冷战思维的形成,冷战思维与知识分子的转向,冷战思维与文学想象,艺术、大众文化与冷战思维。
作者简介
金衡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和文化,出版专著1部,发表文章30余篇。
廖炜春,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孙璐,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沈谢天,上海海洋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目录
引言 冷战思维核心及延伸
第一章 政治、外交与道义使命:冷战思维的形成
第一节 冷战遏制与凯南的道义逻辑——关于“长电”和X文章的解读
第二节 冷战思维的亮相:从丘吉尔的“铁幕讲话”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第三节 NSC68的“警告”:冷战思维逻辑的全面升级和强化
第四节 麦卡锡主义:冷战思维的合理怪胎
第二章 冷战思维与知识分子的转向
第一节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冷战思维氛围下知识分子与美国的认同
第二节 自由主义想象,新自由主义与冷战思维
第三节 “天真”的终结:费德勒对自由主义的清算和期待
第四节 美国的道路与冷战:“意识形态终结论”和自由主义共识的形成——读解《意识形态的终结》
第三章 冷战思维与文学想象
第一节 遏制的象征意义:霍尔顿的矛盾和解决方法——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二节 《看不见的人》与看得见的冷战——艾里森的“自我”拯救之路
第三节 直面冷战逻辑:《萨勒姆的女巫》中的背景和现实再现
第四节 面对被摧毁的家园:奥康纳的超越
第五节 “老左”“新左”和冷战:《但以理书》中的历史再现
第六节 多重讽喻:厄普代克《政变》中的冷战表现
第七节 冷战狂想的终极盛宴:《猎杀“红十月”号》中冷战思维与流行文化的共谋
第四章 艺术、大众文化与冷战思维
第一节 挪用的政治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冷战的需要
第二节 挪用的政治Ⅱ:作为宣传武器的爵士乐
第三节 银幕中的冷战表征
第四节 非理性的恐惧与“理性”的应对:《奇爱博士》中的黑色幽默与冷战悖论
结语冷战思维:一个角度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